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
(已重新導向自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)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66條:「發汗後,腹脹滿者,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厚朴半斤,炙,去皮 生薑半斤,切 半夏半升,洗 甘草二兩,炙 人參一兩
右五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厚朴半斤 生薑半斤(切) 半夏半斤(洗)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(炙)
加減[編輯]
去甘草,人參,加紫蘇葉,茯苓,即為半夏厚朴湯。
方解[編輯]
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本證的原因,或因誤治,或因飲食所傷,或因邪陷,而使脾氣先傷。脾氣既傷,則運輸不利,水濕痰氣,梗阻中焦,因而出現了腹脹湖之證。如果以本證脾傷為虛,則又有痰濕淤結,氣機粗利的一面,如果以本證氣阻為實,則又有脾氣先傷的一面。故本證非虛非實,屬於虛中挾實之證。據臨床觀察,本證脈多弦沉,舌苔則多為白而略厚。厚朴苦溫下氣燥濕,以消痰濕之邪,而為治脹滿之主藥;生薑辛散通氣,健胃以化痰水,半夏降逆和胃,燥濕豁痰以去堅滿,生薑半夏兩藥辛開利氣為治脹滿之佐藥;人參與炙甘草健脾補中,以收復脾氣之虛,因本證如單用消脹利氣之菌,恐使脾氣愈虛,故配用參草實為上稀。然而虛中挾虛,對甘補之品,又恐發生中滿之患,故補藥之量不宜太大,大則滯,而小則自無留滯之患也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胸腹滿而嘔者。當有吐逆證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霍亂吐瀉後,腹猶滿痛,有嘔氣者。腹滿,非所謂實滿也。
醫案[編輯]
1)陳慎吾老師在臨床帶學生實習時,一青年教師治腹滿症而用本方無效,乃請於陳老。觀其方所用之人參,炙草皆與厚朴量相等,則失仲景制方之旨。陳老乃於原方減人參,甘草之劑量,投之即效,腹脹頓消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