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厚朴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5條:「婦人咽中如有炙臠,半夏厚朴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半夏(一升)厚朴(三兩)茯苓(四兩)生薑(五兩)乾蘇葉(二兩)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四升,分溫四服,日三夜一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紫蘇葉,茯苓,加人參,甘草,即為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。
去厚朴,紫蘇葉,即為小半夏加茯苓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千金》
胸滿心下堅,咽中帖帖如有炙肉,吐之不出,吞之不下。
《方極》
治咽中如有炙臠,或嘔,或心下悸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又治妊娠惡阻,極妙。大便不通者,兼用黃鐘丸或太簇丸。且用蘇子,其功勝於蘇葉。
《中醫臨證處方入門》龍野一雄
以氣痞為目標。有氣鬱症的精神症狀,常見咽中炙肉感,同時有胃弛緩,胃液分泌過多症等身體上的症狀。表現為氣鬱的症狀者,在精神病學上表現為抑鬱,感情麻鈍,情動失禁,精神分裂,欲情障礙,精神運動障礙,意志制止,銘記力,回想,記憶等障礙,迂遠思考,支離思考,妄想,注意,判斷障礙,矇矓狀態,離人症,精神薄弱,痴呆狀態,易感性關係妄想及其他鬱病時出現的各種症狀,有時出現與躁病混合狀態的症狀。本方除用於神經質,神經衰弱,癔病之外,似可應用於忘想狂,躁狂,精神分裂病等。
《朱木通醫案》
大柴胡湯半夏厚朴湯合方治氣管支喘息,為通用之劑。大柴胡湯證:體質屬肥滿型、頸短、上腹部膨滿、有抵抗力,高度胸脅苦滿、便秘。半夏厚朴湯以氣管痙攣性狹窄為目標,治氣分不安,而促使粘痰容易喀出。
醫案[編輯]
1)胃下垂喘息症:女,老年,身體瘦小,蒼白中帶浮腫氣象,為陰虛性體質。早年手節撫孤,30歲即患喘息咳嗽,久久不癒,嗣後更以佛持齋,以致營養不良,旋及患胃下垂至今。西醫診斷為絕望之病。患者側臥床上,枕邊置一痰壺,壺中滿貯痰唾如牛乳起波沫者,如是斷定患者八成為寒痰亢盛。手足厥冷、手心煩熱、脈沉遲、舌白而粗糙、舌面口腔黏膜均呈破爛之狀,喘息上氣,咳嗽咯滿口白痰,清而稀薄,發即自汗淋漓,盜汗。喉頭恒有灼熱感。曾被診斷為胃下垂,居恒胃部充滿瓦斯、壓重膨滿、胃內停水,漠漠有聲,因此食慾極度不振,且嗜極冷或極熱者。頭眩、腰痛、身體沉重感。尿多而頻數,大便常秘,每十餘日始一行,硬而且少。症狀可謂複雜至極,唯一可資決策者為其陰虛症。以小青龍湯為主劑,再從胃寒著眼,先以小青龍湯人參湯合方試之,以觀其變。反而尿利減少,浮腫更甚。第2~8日用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,兼用理中丸。第四日時自然下水泄便,各症狀略有好轉。之後再加附子,連服20餘日,症狀趨向痊癒。之後二個月中,曾轉換大建中湯一次,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加黨參白朮二次,終歸於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喘息症:女,30歲,勞動者貧家主婦,骨骼雖粗大,但遍身瘀血著明,肌膚粗糙無光澤,自云未嫁時每月經之前即發周期性咳嗽,嫁後因夫家赤貧無法就醫,加以操勞過度,以致身體漸虛,咳嗽漸盛。五六年來喘息咳嗽,不分寒暑長年如是,百方醫治而病症愈劇。喘息上氣、咳嗽無痰、口苦咽乾、胸脅痞滿壓迫感、口渴、耳鳴、頭痛、全身倦怠疲憊、自汗淋漓,日夜不能成眠、便秘、時或手足振顫。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朴湯加乾薑細辛。五日不應。 第六日轉用小青龍湯半夏厚朴湯合方,用五日而大差。 其後二月間,仍不間斷服此合方,而病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3)氣管支喘息:男,48歲,體格堅實壯健,唯性情暴躁。四年前患氣管支喘息症,休作有時,曾百方治療均不見效,一年前曾用某中醫一劑,症狀反劇,因而對中藥有戒心。喘而汗出淋漓,不能平臥,不能端坐,唯斜倚被褥,咳嗽無痰、口苦咽乾、胸脅苦滿,特別是胸部重壓,呼叫困難,腹膨滿、大便硬而少,尿短赤、舌無苔唯乾燥甚。大柴胡湯半夏厚朴湯合方。瀉下污穢大便而喘咳解,通計十五日病盡除。五年後復發喘息,與前症狀同,投以大柴胡湯加厚朴杏仁兩帖不差,轉麻黃杏石甘湯一帖而鎮喘。此乃患者體質既已變證之故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4)十年多不癒的膀胱炎:女,30歲,台灣戲劇演員。年輕時每月經前即頭痛、小腹脹痛、腰酸,經期後自然而癒。迄今如是。十年前每於夜間睡眠中為膀胱部脹滿疝痛而醒,此時尿意頻數,尿量不定、蛋白重、排尿疼痛,翌晨經過操作運動則自癒,十餘年來很少間斷。醫生多診斷為膀胱炎,迄今不癒。腰酸、肩重、肢節沉重、手足易冷、咳嗽喜唾、眩暈心悸、咽頭梅核氣、眼昏、上氣、背微惡寒。半夏厚朴湯加細辛乾薑附子白朮六劑。咳嗽、咽頭梅核氣盡除。第二診轉用真武湯合腎氣丸料六日份,於是膀胱脹滿疼痛及上述症狀去十之七八。之後無消息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5)慢性氣管支炎:女,36歲,體質雖非十足頑健,但亦不太虛。宿疾氣管支炎,感冒時咳嗽激烈。平素易感冒、善流淚、恆胃部嘈雜。因感冒而舊疾復發,已六七日。咳嗽痰黃而深、喉中喘鳴聲、胸部重壓感、口乾燥不渴、嗜熱飲、大便正常、唯小便不利有殘尿感。脈浮虛。予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。計七日,小便通順且各症狀消失若遺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6)用此方治月經閉止六七個月而咳嗽者,成績頗好;32歲農婦,體質虛弱,感冒鼻塞鼻淵;頭眩腰肢酸麻、咳嗽咯濃痰。諒為月經閉止關係,恆肛門瘙癢而不癒。當時以治標為原則,投以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,四帖咳喘除,頭眩腰肢酸麻俱癒。其後以驅瘀血劑調整其月事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7)喉蛾:男,27歲。體格高而瘦,筋骨型,顏面膚色呈淺黑色,缺乏脂肪。兩年前以扁桃腺炎、咽頭炎等病就治於各喉科專門醫,一向不大差。去年底更覺腫痛,終於喀疾中混有血絲。幾經治療,血絲減,而咽喉乾燥,壓迫感狹窄感依然存在。唯食物通過並不疼痛。此外則喉頭居恆如有炙肉梗塞,吞不下,喀亦不能出。全身倦怠疲倦,元氣不振,目合則做夢,大小便正常,沒有頭痛頭重。予半夏厚朴湯。一劑癒十之七八,四劑全治。據云咽喉癒後全身元氣亦恢復,最奇者為夢亦不再做。月餘後再來求診,主訴為咽喉狹窄窒息,其他症狀如全身倦怠、梅核氣、多夢已不復作,投以麥門冬湯,二帖癒大半,停藥。十餘日後又再發作,與初診略同,為顏面焮然而熱,投以苓桂味甘湯,三劑諸症狀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8)屢發扁桃腺炎及嘶啞:男,25歲。平素身瘦體虛。二年前曾因咳嗽來診,以小青龍湯治之,有顯效。近日患感冒,翕翕熱感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。身瘦體虛,手足不溫,脈浮弱,輕度咳嗽。予半夏湯加桔梗蘇葉,頭痛稍差,而咽痛及嘶啞反甚。於是轉用半夏厚朴湯合半夏湯。二帖各症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9)高血壓僧帽筋強急:男,57歲,患高血壓症居恒頭眩、背強肩凝,心下痞塞、喘氣等症候。原為鐵路局員工,新近退休歸鄉為自耕農。體格高,不肥,顏面常翕然而赤,狀如被酒,據云平素嗜杯中物,唯以高血壓之故,已禁酒年餘。血壓常在180以上,前日酒後嘔吐。聲音嗄嘶,咽頭貼肉、口苦、多汗。大小便正常,據云平素便秘常習。用半夏厚朴湯合苓桂味甘湯(治其咽頭貼肉及嗄嘶),兩帖即癒。後轉用葛根芩連湯加大黃治其他症候,六七帖全治,血壓亦降至140以下。肩背強急即為僧帽筋之緊張,僧帽筋及針炙學之大椎穴。邪客項背大都為葛根配劑,如葛根湯、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黃芩黃連湯。以其便秘故加大黃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0)上衝頭眩胸協苦滿:女,57歲,農家婦人,體格細長,屬於筋骨型,皮膚粗糙甲錯,然筋肉不甚弛緩。平素患頭重頭眩之症,荏苒年餘,近月來症狀加劇。頭重眩暈之甚,此外則屢屢上衝。現在更兼口苦、胸中痞滿。用半夏厚朴湯合柴胡薑桂湯一劑,遂無消息。二個月後介紹鄰人來診,自云上述疾病僅服一帖則諸症爽然若失,迄今二月餘健勝於常。依據上述症候群;頭眩上衝,該當於半夏厚朴湯證之奔豚氣之輕者。而口苦、胸中痞滿則屬於柴胡配劑之方。又以本患者屬於虛證型,柴胡配劑者當以柴胡薑桂湯為適合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誤治醫案[編輯]
1)文革前余帶學生在城子礦實習。某生治一白姓婦,患梅核氣,經用半夏厚朴湯,已三服而絲毫無效,乃轉余診。切其脈弦,視其苔則水滑欲滴。問嘔惡否?無。僅有頭微暈而已。余知為水氣上衝,咽喉弊痹之證。乃用桂枝12克,茯苓30克,白朮10克,炙甘草6克,連服五劑,咽喉通利,病已愈矣。某生訝以為神,問余曰半夏厚朴湯無效乎?曰:半夏厚朴湯治痰氣上凝之喉痹,苓桂朮甘湯則治水氣上衝之喉痹,脈弦,舌水而是其候,汝誤認為痰氣之證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2)夜而喘息咳嗽晝日即差:女,54歲,農婦。體質相當瘦弱,有未老先衰之狀。四五年來以下述症候,經各中西醫生診治,病名雖為慢性氣管支炎,或氣管支喘息,但四五年來均無少差。喘息、咳嗽、喀稀薄清痰、胸協痞硬壓迫苦悶、屢發頭痛或齒痛,但一旦發作頭痛或齒痛之時,即上述之喘息、咳嗽自然歸於稍差。而且,胸協苦悶亦同時自然而癒,此種經過為臨床上所稀有。此外則口舌咽乾、嗜熱飲、不眠、大便正常(尿未詢及)。以上宿疾徑四五年之經驗,大都發作於晚上八九點鍾左右,發作時大都各症紛至沓來,苦楚異常,如是,延至深夜十二時以後,即自然漸趨於緩解。而翌日上午即殆如無病者。用半夏厚朴湯合柴胡桂薑湯一帖不應。翌日轉用小青龍湯加厚朴杏仁,是夜不發,連擴服用數個月而各症狀消失無餘。二月後其子因感冒來求診,談起此事輒致感謝之意。據云自喘息癒後體重漸增,顏面血色已現紅潤。唯有一症;手指屢屢自屈而不能如意伸直,或伸直強硬而不能如意屈曲,迄現在猶未癒。雖然此一病狀在末經我治療之前已有,但我的記錄未有如此記載,容許是此病狀被患者認為不重要,故在治療過程中未曾提及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