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根黃芩黃連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4條:「太陽病,桂枝證,醫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脈促者,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,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

右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,減二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去葛根,甘草,加大黃,即三黃瀉心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項背強急,心下痞,心悸而下利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治平日項背強急,心胸痞塞,神思悒鬱不舒暢者,或加大黃。

項背強急,心下痞塞,胸中冤熱,而眼目,牙齒疼痛,或口舌腫痛腐爛者,加大黃,其效速。

醫案[編輯]

1)高血壓後腦筋強急眼球充血流淚:男,44歲,業木工。體格雖非壯大,但血色佳良,組織結實,標準型之筋肉體質也。頭痛、後腦筋強急、麻疼、肩重、眼球拘恆充血,赤脈怒張,瞳孔近旁長一赤翳,如是流淚不止。據云上述症候拖延數月,而因平素嗜酒故不加以注意。唯近日症狀漸次增劇。所以來診。大便順調、小便短赤。常鬧不眠,然皆以一醉了之。脈實,稍沉而有底力。予葛根芩連加大黃二劑。結果便稍軟(不瀉),而各症狀若失,續服五劑而停藥。(此方又可稱為三黃瀉心湯加葛根、甘草。)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高血壓僧帽筋強急:男,57歲,患高血壓症居恒頭眩、背強肩凝,心下痞塞、喘氣等症候。原為鐵路局員工,新近退休歸鄉為自耕農。體格高,不肥,顏面常翕然而赤,狀如被酒,據云平素嗜杯中物,唯以高血壓之故,已禁酒年餘。血壓常在180以上,前日酒後嘔吐。聲音嗄嘶,咽頭貼肉、口苦、多汗。大小便正常,據云平素便秘常習。用半夏厚朴湯苓桂味甘湯(治其咽頭貼肉及嗄嘶),兩帖即癒。後轉用葛根芩連湯加大黃治其他症候,六七帖全治,血壓亦降至140以下。肩背強急即為僧帽筋之緊張,僧帽筋及針炙學之大椎穴。邪客項背大都為葛根配劑,如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葛根黃芩黃連湯。以其便秘故加大黃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肩項強急疼痛與葛根芩連湯:傷寒論葛根湯證之所謂「項背強、几几然」-其作病部位即現在解剖學之「僧帽筋」-包括板狀筋、肩甲舉筋,甚至包含菱形筋。換以經穴名,其位置相當於上自風府、風池,下迄身柱、 心俞。病邪集積於這一周圍,以傷寒論原則是以葛根為主劑。此種症狀以現代的病名分類言之, 常見於腦炎、高血壓。所以,五年前我出版「高血壓症自己治療法」一書,曾將葛根黃芩黃連湯編入。物換星移,五年後之今日(1962年4月)始得竹馬友林xx氏報告其本人服用此方之經過,爰詳記之以備參考。 男,57歲。身材魁武,氣力充沛,組織結實,血色佳良。雖有輕症之痔出血,但不太重視。平素嗜好杯中物,三年前曾一度患肝病,服西藥後壯健如常時。飲酒仍不間斷。二月患感冒,照例由其本人開出發表劑(病者精於中醫學唯側重時方)-數劑而癒。然餘邪未盡,數日後發病。突感視力銳減而複視,旋部頭痛、項背、肩胛強急疼痛,不唯不可轉動、即坐起亦需旁人扶持。同時大便不通,幸而精神仍健,乃自開九味羌活湯服用數劑不效。遂經友人嚴氏推薦用葛根湯,依然不差,苦楚難堪。嗣經嚴氏憶起拙著「高血壓症自己治療法」有葛根芩連湯加大黃,乃以該書示之,經林氏讀後認為此方最適。用葛根芩連湯,結果第一帖即感大差,第四帖始瀉大便,通計六帖而霍然。按葛根芩連湯原來為太陽病誤下而招致喘或下痢(赤痢狀之稟急後重)之劑。如「太陽病、桂枝證、醫反下之、遂利不止、脈促者、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」實際上此方之運用,不必拘泥於曾經誤下,亦不僅用於喘或下痢而已。要之,以肩項強急為主要目標,則齒痛、風火熱目、不眠症,亦有應用機會。日本名著《類聚方》有加大黃之法,以治高血壓症之有表證者,與瀉心湯異曲同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4)吳氏子,周歲。發熱嘔吐,泄瀉並迫,煩躁不能少睡,大渴飲水不止。醫者誤為脾胃粗足之嘔,虛陽外及之熱,津液下陷之渴,與七味白朮散一服。遂至兩目上吊,角弓反張,肢體痙強,牙緊氣促,唇口齒舌干燥不可解。余知此症乃疫邪傳胃,未經清解,以致協熱下利,直以葛根芩連湯一服,病氣大退。再以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花粉,二劑而安。《謝映盧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