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武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名稱[編輯]

玄武湯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82條:「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」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16條:「少陰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欬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嘔者,真武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(切)三兩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(炮,去皮,破八片)

右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原書加減法[編輯]

若欬者,加五味子半升,細辛、乾薑各一兩;

若小便利者,去茯苓;

若下利者,去芍藥,加乾薑二兩;

若嘔者,去附子,加生薑,足前為半斤。

加減[編輯]

去生薑,加人參,為附子湯

去附子,加大棗,甘草,即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

方解[編輯]

《朱木通醫案》

真武湯為少陰病汎用的處方,能振起極度沉衰的新陳代謝,堪稱中醫的強心劑。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心下悸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,腹痛,小便不利,或嘔,或下利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治痿躄病,腹拘攣,腳冷不仁,小便不利,或不禁者。

腰疼腹痛,惡寒,下利,日數行,夜間尤甚者,稱之疝痢,宜此方。又久痢,見浮腫,或咳,或嘔者,亦良。

產後下利,肢體酸軟或麻痹,有水氣,惡寒發熱,咳嗽不止,漸成勞狀者,尤為難治,宜此方。

《朱木通醫案》

眩暈的治劑,最普通為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真武湯當歸芍藥散,然此四方各有其他症狀可資決定:苓桂朮甘湯以振顫為主,但與真武湯的振顫有陰陽之別。所以苓桂朮甘湯真武湯的鑑別法在脈象。五苓散在口渴、尿利減少。當歸芍藥散在高度貧血。

醫案[編輯]

1) 鄉里市人姓京,鬻繩為業,謂之京繩子。其子年近三十,初我病,身微汗,脈弱,惡風。醫者誤以麻黃湯汗之,汗遂不止,發熱,心痛,多驚悸,夜間不得眠臥,譫語不識人,筋剔肉瞤,振振欲搖。醫者以鎮心驚風藥治之。予視之曰:「強汗之過也。仲景云脈微弱,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青龍湯,服之則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。唯真武湯可救之。仲景云: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」予三投而大病除,次以清心丸竹葉湯解餘毒,數日瘥。《傷寒九十論》宋 許叔微

2)乙巳六月,吉水譚商人寓城南,得傷寒,八九日心下惕惕然,以兩手撫心,身體振振動搖。他醫以心痛治之不效。予曰:「此汗過多之所致也。仲景云:持娘時,病患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所以然者,以重獲汗,虛故如此。又云:發汗過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湯證。」予投黃芪建中真武及甘草桂枝(桂枝甘草湯),漸得平服。《傷寒九十論》宋 許叔微

3)戊申年,類試山陽。一時官病傷寒八九日,耳聾而無聞,楚醫少陽治。意謂仲景稱少陽受病也,則脇痛而耳聾也。予診之曰:「兩手脈弱而無力,非少陽證也。若少陽則渴飲水,心煩,但寐,咽痛,今俱無此證,但多汗驚悸,必汗過多所致也。仲景云:未持脈時,令病患咳,而不咳者,兩耳聾無所聞也。所以然者,因重發汗,虛故如此。」病家曰:「醫者嘗發大汗矣。」遂投真武(真武湯),白朮附子湯輩,數日,耳有聞而愈。」 《傷寒九十論》宋 許叔微

4)女,24-25歲,平素身虛體弱。屬陰虛證體質。即體格瘦削、面容蒼白、唇口血色缺乏、身體手足易冷。宿有胃病,容易膨滿疝痛,動輒下水泄痢。口內經常冷淡,絕對不敢飲冷, 此外則居恆頭重眩暈耳鳴。此乃中年常有之病,大底用人參湯一二劑便得小康。此次再發,除腹滿腹痛以外,更具腹中雷鳴下痢完穀,頭眩體疼。予桂枝人參湯厚朴溫中湯,服二劑,症狀去十之七八。然翌日眩暈更甚,全身手足振顫如欲仆地狀,乃轉用單方真武湯,二劑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5)女,79歲,體質瘦削。忽而全腹部疼痛如絞,不可觸近。唯不見蠕動不安,不聞腹鳴,嘔吐下痢、多尿、惡寒之甚。脈沉遲而弱,手足冷,腹虛滿。大建中湯加附子半夏甘草。腹痛止,惡寒未盡,痢稍差。翌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甘草砂仁厚朴,各症大差。第三日恢復大建中湯加附子半夏甘草。第四日因兼有眩暈,轉用真武湯加桂枝細辛砂仁。第五日人參湯加五味茯苓半夏陳皮,於是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6)小兒麻痺昏睡狀態:男,4歲。忽然發熱惡寒、嘔吐。經西醫診斷為惡性感冒,打解熱針服解熱藥,三四日後熱退。然有後遺症-患兒陷於意識昏迷,眼球上竄、項背強直而兩腳綿軟、四肢厥冷。脈微細遲弱、體溫下降、昏睡中而無痛苦知覺。根據《傷寒論》的少陰病加以推定,投以強心作用的真武湯,待其清醒再想辦法。翌日果然意識恢復,精神大佳,項背強直已除,唯兩腳依然綿軟脫力而不能立,轉用桂枝加苓朮附湯。兩帖後不再來,不知結果如何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7)腦炎昏睡狀態:男,7歲,其父在市內業蔬菜,素患下肢關節炎。患兒雖非絕對強健,平素無病。某日突發高熱至40度左右,頭痛如劈、項背強硬、嘔吐不止、且時發痙攣。急延西醫,斷為真性腦炎。經抽脊髓,注射服藥,病勢愈劇,五天後限入昏睡狀態,醫師宣告絕望。患兒除項背強直外,全身厥冷,失去知覺,顏面蒼白,略見浮腫,雙目緊閉,呼吸微弱。腹部陷沒,自汗不息,雖經反覆推動唯稍舒倦眼,旋即緊閉,如此狀態,問診已無可能。予真武湯。是夜二劑頻頻飲之,夜半二劑都盡,睡夢中患兒自行下床解大便矣。第二日仍頭痛微渴,肢節疼痛。少停進稀粥,精神頗佳。仍用前方二劑,頭痛口渴肢節疼痛盡除,與平時無異。 續服前方共三晝夜六服。後轉用小柴胡湯三帖,諸病盡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8)男,中年。肝病經某醫師誤治而以下劑瀉之,是夜陷於「但欲寐」,即捲臥不欲起,全身顯得疲倦脫力,頭腦矇矓,意識渾濁。真武湯一帖見效,隔日往診,見其自起進稀粥矣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9)流感併發氣管支肺炎:男,48歲,少時即體弱多病,宿有喘息,年僅48,已有老衰氣象,曾以肺病咯血。當時流行感冒普遍,顏面蒼白幽微惡寒、微熱、手足冷、脈細微、全身顯得疲倦怠,行路或立坐皆兩眼不舒,睡態矇矓(正是傷寒論少陰病之「但欲寐」狀態),投以少陰病真武湯三劑。精神振作,食事稍進,諸種少陰病態漸減。其夫人聞高雄某醫師擅長治肺病,專程求診。經醫師診斷為氣管支擴張,須先注射盤尼西林,患者因屢因注射盤尼西林引發心臟悸動,幾至呼吸窒息,經醫師再三勸說,於心情不安下接受注射。豈知射藥灌未及半,即兩眼翻白、手足逆冷、面呈紺紫色,陷於人事不省。醫師為之恐惶而停止剩餘的注射。發熱(約40度),惡寒戰慄、喘而自汗、脈仍微細、意識矇矓。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。熱退惡寒除喘亦差。翌日其子由台大醫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檢查,結果認為氣管支肺炎,指定每二小時服米國仙丹二粒,第一服後熱再發, 喘再起,勉強再服第二劑,症狀轉劇,經我再投以前方而緩解,自是決意專用中藥。前方連服六七日後接近治癒階段。 此後餘熱未盡,稍有喘氣,乃以小柴胡湯蘇子降氣湯半月餘而康復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0)振顫症:女,60+歲,尼姑。稟賦薄弱,老態龍鍾,蒼白消瘦。兩年前因庵為風雨所損,冒雨修理,受到挫傷,癒後形成下述症狀。脈微細而弱、手足厥冷,全身及手足振振然欲仆地,尤其兩手不隨意震動無停時。此外發熱惡寒、頭痛體疼、全身沉重脫力。耳鳴如決水聲,難聽。大便軟,尿意頻數而量多。口內冷淡而食思全失。上述症狀少陰病顯著,用真武湯;又以其有「少陰反熱」之證,故用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二帖,各症均大差,發熱惡寒已罷,遂單用真武湯廿餘日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1)十年多不癒的膀胱炎:女,30歲,台灣戲劇演員。年輕時每月經前即頭痛、小腹脹痛、腰酸,經期後自然而癒。迄今如是。十年前每於夜間睡眠中為膀胱部脹滿疝痛而醒,此時尿意頻數,尿量不定、蛋白重、排尿疼痛,翌晨經過操作運動則自癒,十餘年來很少間斷。醫生多診斷為膀胱炎,迄今不癒。腰酸、肩重、肢節沉重、手足易冷、咳嗽喜唾、眩暈心悸、咽頭梅核氣、眼昏、上氣、背微惡寒。半夏厚朴湯加細辛乾薑附子白朮六劑。咳嗽、咽頭梅核氣盡除。第二診轉用真武湯腎氣丸料六日份,於是膀胱脹滿疼痛及上述症狀去十之七八。之後無消息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2)急性腸胃炎:女,74歲,身體相當健康,面紅耳赤。某日偶因飲食失節,遂起下痢,同時發熱惡寒。西醫診斷為急性腸炎,命其服氯黴素。初服一枚似覺微微汗出,熱漸退。翌日再服一枚,平熱,下痢次數減少。然自汗淋漓、腹滿時痛、裏急後重等症狀反而加劇。自汗二日餘沒有稍停。脈現微弱,自云全身疲憊,略感眩暈耳鳴。最感苦惱者為自汗不止,尤其頭汗更甚。身振振搖、腹脹滿、數放屁、裏急後重,及微惡風,食思全失。以誤汗的補救法,投以桂枝加附子湯,又以其下痢不渴屬少陰證,乃合真武湯。一劑汗止,腹滿痛盡除。翌日原方,各症狀盡去,食慾大進,回復正常便,停藥。號稱對肺炎、赤痢等炎性疾病具絕對神效之氯黴素,自1948年以來,不但一般病家視為痛治萬病的萬靈丹,連臨床醫家也唯此是賴,差不多沒有氯黴素便不能治病。因此,世上便稱之為美國仙丹。然而,氯黴素果真萬病皆可藥到病除嗎?或絕對沒有預期外的反應嗎?當然不是我們研究中醫學的所能知道。此例頗有興趣,爰為記之以資參考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3)因黏連致腸管狹窄而腹瀉的患者:患者為四十二歲婦人,以腹瀉和月經過多為主訴而來診。該婦人過去曾患腹膜炎,其後發生黏連,腸管出現狹窄,經常腹脹,咕嚕咕嚕腸鳴,腹瀉,因此身體漸漸消瘦下來,經期每月甚至達二十天,月經量多,並且伴有劇烈腹痛。 我授予真武湯治療,於是腹滿,腸鳴減輕,腹瀉也很少,但痛經仍然存在,於是改投當歸建中湯。服藥後腹瀉再發,身體感覺差,遂又改回真武湯。服用該方十個月後,月經量恢復到正常程度,痛經消失,腹瀉也變得很少,色血轉佳,身體也增胖了。 後來另一患者,闌尾炎術後發生黏連,每天腹瀉三次左右,投予真武湯,服藥不到兩個月便痊愈了。《漢方診療三十年》

14)慢性腹瀉的少年: 患者為十五歲男性,兩個月前出現持續性腹瀉,經多名醫生診治,一般好轉二三天後還是繼續腹瀉。 大便呈水樣便或夾雜黏液,有時出現咕嚕咕嚕腸鳴,有食欲,無發熱,足冷,有頭面烘熱感。口不渴,無腹痛,臍上悸動明顯,極其消瘦,脈沉細弱。投予真武湯。服藥後,腹瀉雖然出現停止傾向,但病情還是時進時退,並沒有完全止住。從1940年1月14日至5月18日(約4個月)持續服藥而獲痊愈,體重增加八公斤,身體狀態很好。《漢方診療三十年》

15)夏季胃腸功能減弱,倦怠感增加的少年: 患者為膚色白,胖瘦中等的十七歲少年,平時體健,但每至六七月份,體倦乏力,食欲顯著下降,或便秘或腹瀉,特別是今年感覺體倦乏力嚴重,明顯消瘦。脈沉小而弱,舌濕滑無苔,腹部軟弱無力。我投予真武湯治療,服藥四五天後感覺氣力增加,卻出現了全身浮腫,由於患者感覺良好,於是繼服上方兩個月,浮腫消失,代之以身體增胖,變成了結實的體格。後來再到夏天,沒有出現體倦乏力的情況。《漢方診療三十年》

16)解熱後再熱:女,4歲。生來雖十分頑強,很少生病,唯自前年起每屆夏季輒發皮膚炎。六月中罹患類似流行性之感冒,初起惡寒發熱(39°c),經西醫注射解熱劑,汗出熱退。半日許復發熱如初,患兒比解熱前更顯疲憊倦怠,且冷汗涔涔然不止。脈微細,舌赤無苔,顏面蒼白,稍呈漲紅。(推斷為戴陽)。雖體溫39.5°c,但手足逆冷,脈微細稍遲。腹虛滿而綿軟,充滿瓦斯,舌滑濕無苔。患兒默默的捲臥,缺少自覺症狀(類似「但欲寐」),此時猶陸續出汗。其母云歲發熱但不要求茶水,大便軟,小便清利。予真武湯。一劑即解熱,冷汗亦止。四劑全治。第五日以補中益氣湯養之。原考慮桂枝加附子湯,後因其症狀具備少陰證,乃冒險投以真武湯。七月皮膚炎復發,投以葛根紅花湯,二劑後瘙癢稍止,連服五劑而痊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7)誤汗誘發振顫及眩暈症急性心臟衰弱:台東佛光社住持,八七水災後西來募化以資修建,元月出發,浴佛前抵嘉。抵嘉翌日感冒,發熱惡寒自汗。經醫院診治,注射服藥,大汗出,熱退。然熱退後,大汗不止、頭眩、眼花閃發、外界迴轉、心胸痞塞、咽頭貼攣、耳鳴心悸、全身及手足振振然無停時、頭腦朦朧、下痢頻回泥狀便。再請醫師,診察後謂係急性心臟衰弱,乃注射強心劑一支,注射筒尚未抽完即覺呼吸欲絕,四肢及顏面由蒼白而呈紫紺。此時舉座驚惶,一面打電話回台東,並準備後事。適有一尼師,曾以心臟衰弱為我治癒,召我往為診治。初診為病發後第四日,注射強心劑同日下午3時。患者稍復意識,紫紺色已退,唯蒼白中稍呈輕微浮腫。汗猶未止,手足振顫甚。 四肢厥冷,脈微細,捲臥不能起坐,自云起即頭眩呼吸欲絕。此外全身脫力、 心臟部重壓感、胃部水聲漠漠、口內冷淡、欲吐不能吐、咽頭如有炙肉、耳鳴心悸、 咳嗽腹痛、尿利減少。 以上諸症狀顯為誤汗所致。為虛脫之危險症狀,各症狀皆適合真武湯。向晚服初煎,稍停再服二煎,是夜陸續吐水約有半唾壺之多,半夜霍然。翌日自起進稀粥、洗衣,自云昨夜藥入口不久,則大量吐水後,頓覺心胸開朗而眩暈振顫若失,比之昨日,有如大夢初醒。今日唯覺溫溫欲吐,然元氣大復。投以原方,兼以理中丸,止其嘔氣。第三日已能外出募款,咳嗽甚,原方加細辛五味子。第四日以咽中炙肉及咳嗽為目標,轉用苓桂味甘湯。辭行時,以理中丸10粒贈之。本擬用傷寒論太陽上篇「太陽病發汗、遂漏不止、其人惡風、小便難、四肢微急、難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湯主之。」後以振顫為目標,決定以太陽中篇「太陽病發汗、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、頭眩、身閏動、振陣欲仆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」《朱木通醫案》

18)長期下痢腹中雷鳴蠕動:女,72歲,精神尚佳,不顯老態龍鍾,頗健談。長期下痢,居恆腹中雷鳴蠕動疼痛,於是隨即下痢;少量水泄便,頗似裡急後重之狀。大約日間四五行,夜間最少也有三次。持續已有半年之久。頭眩眼昏、耳鳴、眼淚淋漓、眼球赤脈縱橫。羞明。據云口內粗糙感、口乾不渴、食慾不振、尿利無異常。脈微細、足不溫。予真武湯加乾薑一劑,隔日眼淚大減、赤脈消大半。據云初服藥即腹脹腹痛若失,服藥後迄半日不復下痢,頭眩眼花耳鳴俱各稍差。原方,是日連服二劑,是夜下痢癒,各症俱差。古人以真武湯加良薑治脾虛之五更泄瀉,頗有卓效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19)肺結核疑似及胃下垂:女,28歲。長期咳嗽、喘息。胃部嘈雜、吞酸、口內淡、口乾口渴、腹鳴、大便不正常而硬少,居恆頭重眼昏、體重疲倦、自汗盜汗、微熱、手足寒冷、屢屢振顫、手心煩熱、微惡寒、肢節尤其下肢居恆麻痺不仁、食思不振、尿清而多,月經停五六個月。據云有妊娠徵候。真武湯當歸芍藥散合方加乾薑五味子麻黃。服藥五日,各症狀均減大半。原方再與五日份,以上症狀除,下肢麻痺未癒,餘者已趨於全治。數月後再來求治下肢麻痺,頭以苓薑朮甘湯當歸四逆加筋茱,三帖酸麻除而拘急盡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0)肝病瀉下後陷於昏睡狀況:男。老年。於二年前患輕症腦充血,曾於一時期呈半身不遂狀態。當時經我以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交互選用而恢復正常。一九五六年夏,曾以身體違和及不眠, 託xx堂張xx博士診療,經診斷為肝病,注射後並投以下劑。 是夜瀉下數行而元氣急速衰退:全身沉重疲憊脫力, 唯橫臥而兩眼緊閉,呼吸微弱,陷於無慾狀態乃至昏睡狀態。 扶之傾側則傾側,扶之仰臥即仰臥,意識不明。 注射強心劑亦無反應。於是舉家驚惶, 延至翌日夫人乃派人來召。經審視發現為「少陰病但欲寐」證俱備。用真武湯二帖,囑其一晝夜用完,明日則清醒,當時夫人半信半疑,然亦別無他法,乃勉強服用。翌日一大早我即往訪而本人已起床洗盥,精神頗佳。此後續服三四帖而健勝如常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1)重篤心臟肥大症:男,60歲,學者型,體格高大,肌肉鬆弛。中年時則患糖尿病,荏苒迄今。半年以來屢發心臟性喘息,大都由西醫張博士治療。因患者與張博士既屬同宗,又為高中時代的同窗。喘息初尚輕微,漸次嚴重,至12月10日已形危篤狀態,乃進駐於醫院,仍由張博士主治。駐院十餘日症狀急速危殆,張博士乃宣告絕望,命其回家準備後事。回家十餘日間轉換數名醫生,最後延聘吳、侯兩位博士診治。吳侯兩博士診斷為距死期不遠,拒絕施治。其公子張xx主張召筆者往診,但為患者揮手示意拒絕。嗣因舉家贊同其公子主張,強行決定召筆者為之診斷。初診為退院之第十日。症狀一如十日前駐院中;喘息上氣,呼吸淺表,促迫而微弱,鄭聲而不成語,閉目張口,十餘晝夜不得正坐亦不得平臥,唯以被褥高疊靠背斜。憔悴蒼白中現浮腫,尤以下肢腫更甚,按之凹陷處不易浮復,脈雖數(120)而彈力極微弱。舌滑,微黃。在此狀況下實在無法問診,乃經其公子所述。經熟慮後,筆者認為是少陰證,亦即少陰證中的真武湯證,而且其心臟肥大之喘息,及浮腫,皆可引用《傷寒論》之「此為有水氣」範之。又患者十餘日來不渴不飢,大小便均閉, 不能睡。投以真武湯單方,服藥後不久節吐出多量痰水,稍後即微汗出,繼即睡去。據其夫人說十餘日來未曾有如此熟睡。二個鐘頭後醒來,則喘息減大半,自云心胸豁然開朗。同日下午五時再診,則自能下床,坐於沙發延筆者診脈,此時已可陳述自覺症狀,而脈搏亦減至96。原方,晚飯略進稀粥,是夜睡眠極佳。第二日往診時見其方繞室漫步,喘息已止,唯稍微短氣,大小便均末暢通,浮腫依然,但精神頗好,原方。第三日昨夜尿稍通,唯短氣依然,不眠,而大病後應有之疲憊極甚顯然,原方合茯苓杏仁甘草湯。第四日大便三四行(初便後泄),雖少陰證具,但一切均極順利,仍用真武湯,又因其不眠故今加酸棗仁。 第五日起一切臥起,仰臥側臥皆自由,今日且能外出理髮。原方維持至翌年一月計26日,雖元氣尚未充分恢復,及下肢微腫未盡消,尿中蛋白未除,其他殆與常人無異。正月以來屢欲兼服丁畸芋菁草為筆者所反對,於是停藥。遂斷消息。追記:二月筆者旅行臺北,歸來後始悉本患者後因變尿毒症不治死亡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2)肝炎瀉下後之昏睡狀態:蔡XX,55歲,某鎮前任鎮長。二年前患輕症腦栓塞,治癒後雖不致半身不遂,但體力已大不如前。45年夏,感覺右季協緊張微痛,不眠,經某博士斷定為肝炎,除注射外並服內用藥。一晝夜連續瀉十餘行,遂陷於昏睡狀態。於是舉家驚惶失措,急延該博士注強心劑數次仍不見效。乃由其夫人召筆者往診。患者顏面蒼白,稍現浮腫,狀頗疲乏脫力,靜靜踡臥而不動,兩眼緊閉,呼吸淺表而微弱。意識似頗矇朧,所答病狀均不明瞭。手足微冷、脈微細。筆者認為真武湯證具,乃投真武湯以觀其後。投藥後一夜頗不安心。翌日一大早自發的往探之則已自起洗臉,自去昨夜以前頭腦茫茫然然如醉如夢,但覺全身支持不住。嗣後連服三四劑健勝如常時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3)胃下垂頭痛眩暈:四十餘歲楊姓主婦,平素身體虛弱,一見便知是陰虛證的體質;即身材高而瘦削,蒼白貧血,手足易寒冷,久患胃下垂症。自覺症狀為胃部常膨滿、鈍痛,動輒下痢水狀便,居垣口內冷淡,嗜熱飲。此外則頭重、眩暈、耳鳴。投以人參湯二劑,僅得小康,乃罷藥。不久復劇,再用原方依然小差。又罷藥。如是,反覆年餘沒有滿意的成績。四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突然舊病增惡,此次除舊有宿疾之外更兼腹中雷鳴、下痢完穀、頭痛體疼(有沒有惡寒發熱忘記),投以桂枝人參湯二劑,胃症狀及下痢皆癒。然翌日眩暈更甚,為從前所未有之嚴重。而且全身及手足皆顫抖不已,此時筆者認為真武湯證已具,乃以真武湯二劑與之。二劑後再來則眩暈盡除,此後續服十餘劑,不僅眩暈不再發,則胃下垂亦痊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4)小兒麻痺昏睡狀態:四歲李姓男孩,發育營養均正常。48年1月10日突然發熱惡寒、嘔吐、自汗淋漓。急延某兒科專家醫治,謂係流行感冒。二三日熱雖退,但患兒已陷於昏睡狀態,自汗不止,同時發現患兒的右足棉軟,失去知覺。至是,該兒科醫生始知前此之發熱惡寒自汗皮膚知覺過敏等複合症候是 Hyne-Mezine 的隨伴,於是,於發病後第四日約筆者為之治療。身體、手足厥冷如冰、昏睡、時時眼球上竄而發輕微痙攣、自汗涔涔然不止、右足已失去知覺而棉軟、呼吸微弱。此時筆者預定先以強心作用之真武湯濟其危急,俟蘇醒後再慢慢考慮治麻痺方法。遂投以真武湯。僅服一劑,是夜恢復意識,手足稍溫,自汗、痙攣皆除。翌日轉用桂枝加苓朮附湯二劑以治療麻痺為目標。但自此則不復再來取藥,癒否不得而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5)腦炎昏睡狀態:48年6月10日適為己亥端午,筆者與二三知友正欲赴鄉下避暑,忽有七歲陳姓男孩由其父親背負踵門求診。此時患兒陷於昏睡狀態,雙目倦閉,手足逆冷,問診已不可能,乃由其父親說明其經過:先是6月5日突然發熱至40度、惡寒,當時哭說頭痛欲裂、項背強直疼痛。旋即嘔吐、發痙攣。乃急求治於某專科醫生,斷為真性腦炎,經抽出脊髓水,駐院治療五六日而陷於昏睡狀態,主治醫生始宣告絕望囑其退院。現在全身厥冷、手足如冰、冷汗不止、項背強硬、顏面蒼白中稍現浮腫、呼吸微弱如欲絕、脈細而遲。據云三四日來不但不大便而尿利亦銳減。投以真武湯,囑其一夜盡二劑。翌日再來已能答復問診,據其父親云;昨夜至夜深二劑服盡,乃漸漸蘇醒,自行如廁。自云現在頭痛、微渴、肢節疼。乃與原方再服四劑,諸症霍然。後轉小柴胡湯三劑,遂停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6)發汗後心臟衰弱手足震顫:四十餘歲女尼,出家在臺東縣某佛寺。該寺於八七水災時受害頗重,為修復募捐計被派西來。據云庚子元月出發浴佛前日抵嘉,是夜發熱惡寒自汗。由某佛堂代延西醫某注射、投藥。然熱雖退而汗不止,且併發下述症狀。此為49年5月6。即熱退後全身感覺不能支持而嗜眠、頭眩、外界迴轉、眼花閃發、心胸痞寒、咽頭貼肉、耳鳴、心悸亢進、尿盡閉。身體、手足振振然動搖無停時。急再請醫生則謂為急性心臟衰弱,須注射強心劑。然汪射液灌未盡則氣欲絕,面呈紫紺色。此時舉座驚惶,一面打電往臺東,一面預備後事。當時適該堂某老尼曾因此種急病為筆者治癒,遂推薦筆者往為診治。至則患者已蘇醒,但上述症狀仍在,答復問診時言語猶斷續不甚明。乃根據誤汗變少陰證之原則投以真武湯,是晚服一劑,深夜再服一劑(當時分量;茯苓五錢、白朮三錢、白芍二錢半、附子錢半、生姜二錢),旋吐水,陸續吐水約一唾壺,於是霍然如大夢初醒。翌日往診則已自起進稀粥。自云今日唯覺溫溫欲吐,投以原方,兼用理中丸。二日後要往中部勸募,乃再以理中丸贈之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誤治醫案[編輯]

1)女,42歲,平素十分強健,很少生病。一日向晚時,忽覺頭眩甚劇,同時嘔氣頻催。來診時晚上九點,以手捧頭,雙目緊閉,自云外界迴轉、背微惡寒、手足逆冷、脈沉微而遲。予真武湯。翌日往診,嘔吐之聲鳴鳴然,蓋服藥後,不但無少差,反而頭痛更劇、嘔吐更甚、心胸壓重、呼吸促逼。改投以吳茱萸湯。上午盡一劑嘔吐止,下午再一劑則頭痛若遺。續服苓桂朮甘湯二劑,諸症霍然。初以「頭眩」為主症,用真武湯失敗。翌日以「乾嘔吐涎沫」為主證, 用吳茱萸湯乃收大效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胃下垂、腎臟炎、膀胱炎:女,22歲,體格瘦小,貧血著明。一年半來,以下症狀一直無法治癒。兩次萌厭世之念。脈微而遲、胃部重壓感、消化不良、食思全失、動輒下痢不消化便、居恒眩暈眼昏、腰酸、全身倦怠、心悸亢進、小便短數尿意頻催、屢屢膀胱脹滿、不眠。第一日用真武湯加當歸川芎良薑,無反應。第二日用六君子湯加香砂,仍不應。第三日起用當歸芍藥散料、五苓散料、香砂六君子湯合方,於是服三十餘日,各症狀盡除。(患者之父與未婚夫皆西醫,禁其服中藥,然西醫治療年餘無效。)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乙亥初夏,傅木作婦,產時去血過多,隨寒戰汗出,便瀉不止,余用大劑真武湯,乾薑易生薑,兩劑,戰少定,而汗瀉如故。又服兩日,寒戰復作,余用補中湯無人參,加附子,兩劑。病者云:我肚裏大熱,口渴喜飲。然汗出下利,寒戰仍不減。正凝神思慮間,其母曰:彼大孔如洞,不能收閉,諒無活理。余改用黃芪五錢炒,北五味四錢搗,白芍二錢炒,甘草一錢五分炒,茯苓二錢,山藥二錢,大棗三個。劑病減,四劑而愈。《女科輯要・泄瀉》

4)小兒慢性腎炎:女,5歲,農家女。發育營養均不惡。顏面軀幹手足浮腫,經二三位西醫診定為慢性腎炎,治療月餘無稍差。轉用青草藥頭,症狀更加惡化。顏面軀幹手足浮腫外,咳嗽,無痰,微帶喘氣。浮腫處按之不甚陷沒,浮腫以顏面較重,大便正常,小便短少(這是腎臟炎應有現象,而有無濁尿則父母未曾注意)。食減少,不甚口渴。用小青龍湯加利水劑之白朮、茯苓、木瓜,二帖咳嗽稍減餘無少差。轉用真武湯加防己黃耆,連服四帖仍然無效。第七日轉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加麻黃厚朴,一帖則尿利暢通,浮腫消而咳嗽亦盡除。再四劑,歸於全治。 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