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細辛附子湯

從 醫事通鑒
(已重新導向自 麻黃附子細辛湯)
跳到: 導覽搜尋

名稱[編輯]

麻黃附子細辛湯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01條:「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沉者,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麻黃二兩,去節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八片

右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去細辛,加甘草,為麻黃附子甘草湯

去麻黃,加大黃,為大黃附子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麻黃附子甘草湯證而不迫急,有痰飲之變者。不可無惡寒之證。

醫案[編輯]

1)女,79歲,體質瘦削。忽而全腹部疼痛如絞,不可觸近。唯不見蠕動不安,不聞腹鳴,嘔吐下痢、多尿、惡寒之甚。脈沉遲而弱,手足冷,腹虛滿。大建中湯加附子半夏甘草。腹痛止,惡寒未盡,痢稍差。翌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甘草砂仁厚朴,各症大差。第三日恢復大建中湯加附子半夏甘草。第四日因兼有眩暈,轉用真武湯加桂枝細辛砂仁。第五日人參湯加五味茯苓半夏陳皮,於是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流感併發氣管支肺炎:男,48歲,少時即體弱多病,宿有喘息,年僅48,已有老衰氣象,曾以肺病咯血。當時流行感冒普遍,顏面蒼白幽微惡寒、微熱、手足冷、脈細微、全身顯得疲倦怠,行路或立坐皆兩眼不舒,睡態矇矓(正是傷寒論少陰病之「但欲寐」狀態),投以少陰病真武湯三劑。精神振作,食事稍進,諸種少陰病態漸減。其夫人聞高雄某醫師擅長治肺病,專程求診。經醫師診斷為氣管支擴張,須先注射盤尼西林,患者因屢因注射盤尼西林引發心臟悸動,幾至呼吸窒息,經醫師再三勸說,於心情不安下接受注射。豈知射藥灌未及半,即兩眼翻白、手足逆冷、面呈紺紫色,陷於人事不省。醫師為之恐惶而停止剩餘的注射。發熱(約40度),惡寒戰慄、喘而自汗、脈仍微細、意識矇矓。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。熱退惡寒除喘亦差。翌日其子由台大醫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檢查,結果認為氣管支肺炎,指定每二小時服米國仙丹二粒,第一服後熱再發, 喘再起,勉強再服第二劑,症狀轉劇,經我再投以前方而緩解,自是決意專用中藥。前方連服六七日後接近治癒階段。 此後餘熱未盡,稍有喘氣,乃以小柴胡湯蘇子降氣湯半月餘而康復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振顫症:女,60+歲,尼姑。稟賦薄弱,老態龍鍾,蒼白消瘦。兩年前因庵為風雨所損,冒雨修理,受到挫傷,癒後形成下述症狀。脈微細而弱、手足厥冷,全身及手足振振然欲仆地,尤其兩手不隨意震動無停時。此外發熱惡寒、頭痛體疼、全身沉重脫力。耳鳴如決水聲,難聽。大便軟,尿意頻數而量多。口內冷淡而食思全失。上述症狀少陰病顯著,用真武湯;又以其有「少陰反熱」之證,故用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二帖,各症均大差,發熱惡寒已罷,遂單用真武湯廿餘日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4)腦神經過勞之偏頭痛:周君,作家,男,30歲,體質虛弱,屢患感冒傷風,感冒時唯惡寒而未嘗發熱,一般症候為全身疲憊而嗜臥。年中必患感冒多次,症狀大都如是。每一次感冒大都臥床十餘日始能起床工作,如此既成為常習症狀。周君多年留學日本,在生活條件及習慣上均無法服用中藥,歸臺後亦復如是,所以與中藥無緣。初秋又患感冒,症狀一如從前而無少異,臥病後之翌日,適由其友人之介紹求我治療。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劑而霍然。自是篤信中醫,凡有疾病皆囑我主治,大抵以前方,或隨證選用桂枝加附子湯之類為出入。大都能收預期效果。是次症狀:忽然頭痛(在頭頂骨之位),痛點有灼熱感,此外並無感冒徵候。用桂枝加葛根湯,連服三日全無少差。第四日以用腦過多為構想,轉用香芎湯,一帖即癒十之七八,二帖而全治。五日後途中相遇詢之始知頭痛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