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氣丸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名稱[編輯]

崔氏八味丸八味丸八味腎氣丸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地黃丸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5條:「虛勞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腎氣丸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第17條:「夫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朮甘湯主之,腎氣丸亦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第3條:「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以飲一斗,小便一斗,腎氣丸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19條:「問曰︰婦人病飲食如故,煩熱不得臥,而反倚息者,何也?師曰︰此名轉胞,不得溺也,以胞系了戾,故致此病。但利小便則愈,宜腎氣丸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乾地黃(八兩)薯蕷(四兩)山茱萸(四兩)澤瀉(三兩)茯苓(二兩)牡丹皮(三兩)桂枝 附子(炮,各一兩)

上八味,末之,煉蜜和丸梧子大,酒下十五丸,加至二十五丸,日再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去炮附子,桂枝,即為六味地黃丸

主治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

附方:治腳氣上入,少腹不仁。

《方極》

治臍下不仁,小便不利者。《外台秘要》作桂枝二兩,附子二兩,今從之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此云「腳氣上入,小腹不仁」者,其初腳部麻痹或痿弱微腫,小便不利等證,遂作小腹不仁者,本非險證,故治亦不難也。若至腹中瘀毒充滿,覃及四肢,遂見水氣者,雖有小腹不仁,小便不利等證,非此方所能立功也,急可與大承氣湯以下之。若疑殆不決,為姑息之治,則短氣煩燥,衝心而死。世間多以腳氣死,皆以醫人無投機之術,果決之斷也。

治產後水腫,腰腳冷痛,小腹不仁,小便不利者,水煮服。

淋家,小便晝夜數十行,便了微痛,居常便心不斷,或欲上廁則已遺,咽乾口渴者,稱氣淋。老夫,婦人多斯證,宜此方。又治陰痿及白濁證,小腹不仁無力,腰腳酸軟或痹痛,小便頻數者。婦人白沃甚者,亦宜此方。

《淺田宗伯古訓醫傳》

八味丸的附子換用烏頭,用治中風總身不仁,不能起坐者,常得大功效。

醫案[編輯]

1)診斷為腎臟病的浮腫腹痛:年齡性別 女,71歲。平素體胖身壯,未嘗患病。半月前由於臍腹絞痛、脹滿、氣上衝胸、空嘔吐涎沫,同時尿利銳減,全身及顏面浮腫而陷於重篤狀態, 經西醫診斷為腎臟病,經半月的處理,症狀漸趨惡化。肥胖中可看出老衰狀態。浮腫以顏面為甚,腹虛滿,腹皮雖厚但弛緩甚,推定為瀦水所致。舌赤滑無苔、手足厥冷而手心煩熱(前日曾高燒)。自云臍腹似絞痛而非絞痛,但覺臍下臍旁衝動不安,時有鳴動之音。空嘔吐涎沫以深夜為甚。尿閉便秘(前日曾經西醫瀉便)。口內冷淡而喜熱飲,食思全無,體重疲倦。予解急蜀椒湯,一帖嘔痛大減,連服三日,諸症狀去十之七八。轉用當歸四逆加茯苓五味子,病症消失已盡,唯浮腫未消,尿利未正常,用八味丸料,於是痊癒停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十年多不癒的膀胱炎:女,30歲,台灣戲劇演員。年輕時每月經前即頭痛、小腹脹痛、腰酸,經期後自然而癒。迄今如是。十年前每於夜間睡眠中為膀胱部脹滿疝痛而醒,此時尿意頻數,尿量不定、蛋白重、排尿疼痛,翌晨經過操作運動則自癒,十餘年來很少間斷。醫生多診斷為膀胱炎,迄今不癒。腰酸、肩重、肢節沉重、手足易冷、咳嗽喜唾、眩暈心悸、咽頭梅核氣、眼昏、上氣、背微惡寒。半夏厚朴湯加細辛乾薑附子白朮六劑。咳嗽、咽頭梅核氣盡除。第二診轉用真武湯腎氣丸料六日份,於是膀胱脹滿疼痛及上述症狀去十之七八。之後無消息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全身不遂症:男,47歲,赤貧之農夫,以短工、樵蘇為生。眼瞼長年赤爛,鄰右多呼之為紅目某。三年前一度患胸膜炎,因貧困難以就醫,瀕於死地者凡三四晝夜。年初於田畝工作,突然中風卒倒人事不省,幾經折磨,雖然未死,已全身癱瘓。肌瘦骨立、全身高度貧血、顏面蒼黃略見浮腫。軀體及四肢皆強直不隨,尤其右半身宛如死物,全身麻痺不仁,間或酸痛,眩暈外界迴轉之甚。心下痞硬,耳鳴如決水之聲,喘息咳嗽滿口清痰。大便軟、小便特別多而且近。口舌極感乾燥但不渴,食慾全失。舌強,言語艱澀。扶之起坐即全身震震然動如欲仆地。八味丸料,以烏頭換附子,服二帖。以驅逐寒痰為目的,加乾薑細辛,服二帖。目標轉至痰飲,改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,五帖。至此諸症狀均略有起色。後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一次。繼則以八味丸(烏頭換附子),長服廿餘日。三餘月能工作,自己步行取藥。再數月與平素無異,遂罷藥。日本名醫淺田宗伯古訓醫傳:「將八味丸的附子換用烏頭,用治中風總身不仁,不能起坐者,常得大功效。」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