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青龍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40條:「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,發熱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滿,或喘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」﹑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41條:「傷寒,心下有水氣,欬而微喘,發熱不渴。服湯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。小青龍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麻黃(去節)三兩﹑芍藥三兩﹑五味子半升﹑乾薑三兩﹑甘草(炙)三兩﹑桂枝三兩﹑半夏(湯洗)半升﹑細辛三兩
右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
若渴,去半夏,加栝樓根三兩。若微利,去麻黃,加蕘花,如一雞子,熬令赤色。若噎者,去麻黃,加附子一枚,炮。若小便不利,少腹滿者,去麻黃,加茯苓四兩。若喘,去麻黃,加杏仁半升,去皮尖。
加減[編輯]
加石膏,為小青龍加石膏湯。
去桂枝,麻黃,白芍,加茯苓,即苓甘五味薑辛夏湯。
去桂枝,麻黃,甘草,白芍,加厚朴,小麥,杏仁,石膏,即厚朴麻黃湯。
層遞[編輯]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咳喘,上衝,頭痛,發熱,惡風,乾嘔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程林曰:聯綿不斷者,曰涎;輕浮而白者,曰沫。涎者,津液所化;沫者,水飲所成。
《朱木通醫案》
小青龍湯是太陽病方劑中最繁用之方,治療範圍亦廣。不過,其目標仍須以「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」為第一。從體質上而言,小青龍湯證者,其人大都體質虛弱而稍近貧血之色。最大原因就是宿有痰飲。具高度心臟機能不全,或陽虛證、陰虛證、脈微弱而數者均禁忌。
如急性慢性淚囊炎轉用傷寒論的「汗出」,投以越婢加朮湯而流淚止。水泡性結膜炎亦用越婢加朮湯,或苓桂朮甘湯,或小青龍湯。
腹證[編輯]
方解[編輯]
醫案[編輯]
1) 張姓,年四十,患哮喘,常服「百喘朋」而不見效,切其脈弦,視其後苔水滑,面色鯬黑,辨為寒飲內伏,上射於肺的小青龍湯證,為疏小青龍湯原方兩劑。連服兩劑後,咳喘竟衰大半,鑒於辛烈發散之劑有不可久服之誡,乃以苓桂杏甘湯加乾薑,五味子善後則喘不發作,其病獲愈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2) 另一例也是寒飲作喘患者,余投小青龍湯兩帖,藥後咳喘頗為見效。患者持方服藥不再來診,接連不斷地服了十二帖之多。此時喘咳雖止,而自覺頭暈眩瞑,繼之而鼻衄如注,長流不止,乃到某某醫院急診。經治療鼻衄雖止,但因失血過多,而心悸氣短,四肢怠倦無力,顯見由於過服小青龍湯導致傷陰動血的緣故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3) 曾治某學生之父,年六十餘,冬日感寒挾飲,喘咳不能臥。其子投小青龍湯原方,一劑而喘跌良已。認為效不更方又服一劑,則覺心悸頭眩暈,周身時發瞤剔。不得已乃邀余診。切其脈弦緩無力,視其舌淡而苔滑。乃語:小青龍湯為寒飲之峻劑,然無駕馭之法,則弊端頗多,因麻黃與細辛同方,其力粗獷而不馴,雖能散飲,亦能耗正。令尊心腎陽氣之本先拔,又何堪小青龍之發散耶?為疏苓桂朮甘湯加另人參,附子三劑而諸症皆安,咳喘遂瘳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
4)胃下垂兼喘息症:女,老年,身體瘦小,蒼白中帶浮腫氣象,為陰虛性體質。早年手節撫孤,30歲即患喘息咳嗽,久久不癒,嗣後更以佛持齋,以致營養不良,旋及患胃下垂至今。西醫診斷為絕望之病。患者側臥床上,枕邊置一痰壺,壺中滿貯痰唾如牛乳起波沫者,如是斷定患者八成為寒痰亢盛。手足厥冷、手心煩熱、脈沉遲、舌白而粗糙、舌面口腔黏膜均呈破爛之狀,喘息上氣,咳嗽咯滿口白痰,清而稀薄,發即自汗淋漓,盜汗。喉頭恒有灼熱感。曾被診斷為胃下垂,居恒胃部充滿瓦斯、壓重膨滿、胃內停水,漠漠有聲,因此食慾極度不振,且嗜極冷或極熱者。頭眩、腰痛、身體沉重感。尿多而頻數,大便常秘,每十餘日始一行,硬而且少。症狀可謂複雜至極,唯一可資決策者為其陰虛症。以小青龍湯為主劑,再從胃寒著眼,先以小青龍湯人參湯合方試之,以觀其變。反而尿利減少,浮腫更甚。第2~8日用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,兼用理中丸。第四日時自然下水泄便,各症狀略有好轉。之後再加附子,連服20餘日,症狀趨向痊癒。之後二個月中,曾轉換大建中湯一次,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加黨參白朮二次,終歸於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5)喘息症:女,30歲,勞動者貧家主婦,骨骼雖粗大,但遍身瘀血著明,肌膚粗糙無光澤,自云未嫁時每月經之前即發周期性咳嗽,嫁後因夫家赤貧無法就醫,加以操勞過度,以致身體漸虛,咳嗽漸盛。五六年來喘息咳嗽,不分寒暑長年如是,百方醫治而病症愈劇。喘息上氣、咳嗽無痰、口苦咽乾、胸脅痞滿壓迫感、口渴、耳鳴、頭痛、全身倦怠疲憊、自汗淋漓,日夜不能成眠、便秘、時或手足振顫。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朴湯加乾薑細辛。五日不應。 第六日轉用小青龍湯半夏厚朴湯合方,用五日而大差。 其後二月間,仍不間斷服此合方,而病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6)慢性氣管支炎:女,60歲,農家婦,體格細長。虛弱,平素患有慢性氣管支嚴、咳嗽、喘息。三、四日前由感冒、鼻淵、噴嚏、頭眩。繼而宿疾之咳嗽、喘息復發,喀稀薄清痰,口乾不渴。大便硬,小便正常。脈浮弱,手足冷。小青龍湯,二帖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7)慢性氣管支炎、頭痛:男,27歲,業理髮。體質雖不太強健,但亦不太虛。猛烈頭痛十餘日,歷訪中西醫無少差。猛烈頭痛(痛點在兩顳部)。咳嗽、喘氣、咽喉乾燥、口內冷淡、嗜熱飲、微惡寒(初起時曾發高熱)等症狀相當顯著,然皆為頭痛所掩,而被視為次要。大小便無異狀。予小青龍湯加川芎獨活。一劑頭痛癒大半,惡寒除。連服四劑各症狀消失無餘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8)癆型之喘息咳嗽:女,54歲,平素操勞過甚,兼之生來體弱,一身消瘦骨立。平素易罹感冒,恆手足寒冷。(中醫認之為虛寒證)感冒時定型的症狀為惡寒(很少發熱)、頭痛、咳嗽、痰喘,如是年中必發數次,尤其秋冬之交更甚。六七年不能澈底根治,且病狀有增無減。頭痛欲裂、咳嗽聲聲相接迨無停時、唾稀薄水狀痰、喘息相當嚴重,而且滿身冷汗。用小青龍湯,一劑各症均差。續服十餘日諸症狀消失無餘。自是經過是年嚴冬未再發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9)男,50+歲,木工為業。平素有咳嗽喘息宿痰。自忖為肺癆,頗感絕望。予小青龍湯,一帖是夜排尿五、六次,皆多量,於是咳嗽喘息大減。《湯頭歌訣》:「小青龍湯治水氣。」 《金匱要略》:「病溢飲者當發其汗」。此患者由小便排出水氣,理同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0)漿液性氣管支漏:女,55歲。久病纏綿,顯得老態龍鍾。喘息、咳嗽喀多量白泡沫。咳嗽以夜間為多,而且喘息甚,劇嗽之時心胸部灼熱如火燃燒之狀。心下痞硬嘈雜、口苦咽乾、不渴而嗜熱飲。此外居恆上逆上氣、耳鳴、心臟無力、便秘。全身清瘦貧血,脈沉遲而弱。予小青龍湯加柴胡厚朴,一劑諸症差大半。唯大便仍秘,翌日加大黃,大便遂通。連服一星期,各症狀皆除,遂停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1)慢性氣管支炎:女,36歲,體質雖非十足頑健,但亦不太虛。宿疾氣管支炎,感冒時咳嗽激烈。平素易感冒、善流淚、恆胃部嘈雜。因感冒而舊疾復發,已六七日。咳嗽痰黃而深、喉中喘鳴聲、胸部重壓感、口乾燥不渴、嗜熱飲、大便正常、唯小便不利有殘尿感。脈浮虛。予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。計七日,小便通順且各症狀消失若遺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2)用此方治月經閉止六七個月而咳嗽者,成績頗好;32歲農婦,體質虛弱,感冒鼻塞鼻淵;頭眩腰肢酸麻、咳嗽咯濃痰。諒為月經閉止關係,恆肛門瘙癢而不癒。當時以治標為原則,投以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,四帖咳喘除,頭眩腰肢酸麻俱癒。其後以驅瘀血劑調整其月事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3)重症喘息四年:男,50歲。五年前身體尚強健,頗自負,因操勞過於無理,以致患上重症喘息,四年來困苦難堪,曾試圖自殺,因事未成。從前體格狀大,常時負重二百餘台斤,因此損害體力。四年前患感冒,服市面成藥,逐漸胃部嘈雜、喘息、咳嗽。脈微細,舌赤無苔,顏面蒼白。苓薑甘味辛夏仁黃湯合小青龍湯。一帖服後大吐稀薄痰唾,從口鼻俱出。據云喀水約一整夜,翌日浮腫消、喘稍差、大便略通,轉用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二帖。於是,喘息去十之七八。第四至六日,用甘草乾薑湯。第七日為農曆春節,單用理中丸。第八日復用甘草乾薑湯。第十日因昨夜尿閉,浮腫復見,乃轉用小青龍湯加茯苓厚朴。然二日間不喘,據其本人自覺體力大復,對鏡自知顏面略有血色。兩年後以感冒來診,云未嘗再發喘症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4)滲出性胸膜炎即肺膜炎:男,31歲。生來不大強健,不久之前曾患重症腸傷寒症駐院治療頗久,雖於危殆中挽回生命,但已因此使身體趨於虛弱。漸現胃寒徵侯,而且容易患感冒。一九六二年四月初,突然惡寒發高熱,右胸部刺痛,全體症狀一如當時腸傷寒初起之狀。因而懷疑腸傷寒再發,乃就診於省立醫院。經照射X光,發見右肺膜積水頗多,於是施穿刺抽水療法一次,從此則註院治療。數日後熱退,病勢稍衰,然肺膜之積水不能盡除而留下下述症侯。此時主治醫亦恐頻同穿刺抽水有害肺部,故勸誘患者轉用內用藥使其徐徐排出。駐院一個月餘,雖急激狀態既已解除,而逍遙性病候仍在。退院後經某西醫用發汗驅水療法半月餘;即服用發汗劑(據云西藥粉末藥名不詳)每日三次,每次皆汗出淋漓,如是半月不僅病狀不能除,反而日見衰弱。於是,因其母親之聳慫恿囑我為之治療。自退院後唯覺全身疲憊而已,故勉強照常上班(縣商會), 唯每至深夜二時即先感右胸部壓迫痞塞,呼吸漸次困難,繼即如有痰涎徐徐從胸部上衝氣管,此時發作喘息或咳嗽,喘鳴作水雞聲,甚或胸中隱隱痛、頭痛、腰肢酸疼。同時全身翕翕然如欲發熱之狀,旋則冷汗淋漓,呼吸幾至窒息而絕。因此每夜陷於不眠,翌日則疲憊不堪。此種症狀大都每夜發作很少間斷。日常生活頗有規律,睡眠必取左側下向以防右胸部壓痛。自謂平素胃寒,故喜熱飲,大便正常,小便稍多。體格普通唯稍近虛寒證,脈弱、稍遲。經再三考慮後引用金匱要略之痰飲,投以小青龍湯。本擬以「上氣煩躁而喘」一句為目標而加石膏,唯本患者平素胃寒故不敢用,乃以小青龍湯加厚朴杏子一帖。是夜雖仍發作,但程度頗輕,據云差一半以上。第二日原方,是夜末發作,但仍不眠。我推定本患者屬於虛寒,值此初冬天氣,不堪寒冷氣侵,故皆發於深夜氣溫下降之際。第三日乃囑其睡臥時敷用厚褥而仍用原方。於是症狀不見發作而睡眠甚佳,精神頗見恢復。第四第五日處方不變,病亦不復發作。唯第五日晚上入浴時以冷水洗髮,突然淅淅然冷感,於是噴嚏、鼻淵隨之而至,是夜再發,唯程度極輕,旋即自然緩解。第六日因星期天外出旅行而未及取藥,然是夜居然無何發作。第七日原方,翌日破曉四時再發,極輕,旋自癒。第八日原方,自是不再發作。原方繼續二十餘日而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5)夜而喘息咳嗽晝日即差:女,54歲,農婦。體質相當瘦弱,有未老先衰之狀。四五年來以下述症候,經各中西醫生診治,病名雖為慢性氣管支炎,或氣管支喘息,但四五年來均無少差。喘息、咳嗽、喀稀薄清痰、胸協痞硬壓迫苦悶、屢發頭痛或齒痛,但一旦發作頭痛或齒痛之時,即上述之喘息、咳嗽自然歸於稍差。而且,胸協苦悶亦同時自然而癒,此種經過為臨床上所稀有。此外則口舌咽乾、嗜熱飲、不眠、大便正常(尿未詢及)。以上宿疾徑四五年之經驗,大都發作於晚上八九點鍾左右,發作時大都各症紛至沓來,苦楚異常,如是,延至深夜十二時以後,即自然漸趨於緩解。而翌日上午即殆如無病者。用半夏厚朴湯合柴胡桂薑湯一帖不應。翌日轉用小青龍湯加厚朴杏仁,是夜不發,連擴服用數個月而各症狀消失無餘。二月後其子因感冒來求診,談起此事輒致感謝之意。據云自喘息癒後體重漸增,顏面血色已現紅潤。唯有一症;手指屢屢自屈而不能如意伸直,或伸直強硬而不能如意屈曲,迄現在猶未癒。雖然此一病狀在末經我治療之前已有,但我的記錄未有如此記載,容許是此病狀被患者認為不重要,故在治療過程中未曾提及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16)慢性淚囊炎:女,47歲。山村農婦,身體甚是衰弱。五短身材,瘦而皮膚枯燥粗糙。慢性淚囊炎治療三四年不癒。原打算開刀,因見出血而生恐懼心。 用小青龍湯加茯苓蒼朮。第一帖發瞑眩後即趨於治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誤治醫案[編輯]
1)小兒慢性腎炎:女,5歲,農家女。發育營養均不惡。顏面軀幹手足浮腫,經二三位西醫診定為慢性腎炎,治療月餘無稍差。轉用青草藥頭,症狀更加惡化。顏面軀幹手足浮腫外,咳嗽,無痰,微帶喘氣。浮腫處按之不甚陷沒,浮腫以顏面較重,大便正常,小便短少(這是腎臟炎應有現象,而有無濁尿則父母未曾注意)。食減少,不甚口渴。用小青龍湯加利水劑之白朮、茯苓、木瓜,二帖咳嗽稍減餘無少差。轉用真武湯加防己黃耆,連服四帖仍然無效。第七日轉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加麻黃厚朴,一帖則尿利暢通,浮腫消而咳嗽亦盡除。再四劑,歸於全治。 《朱木通醫案》
2)咳嗽喘息胃痛吞酸:女,49歲。體格瘦細,蒼白骨立。以喘嗽症病名歷遍各中西醫數年,症狀有增無減。咳嗽喘息、上逆呼吸困逼、嗽時喀大量之泡沫狀清痰。頭眩腰酸,全身疲倦。胃部恆膨滿嘈雜(曾屢屢吞酸)、鈍痛。大便普通、尿特多、白帶亦多。偶而腹中鳴動如儲滿瓦斯。手足逆冷(當時為舊曆十二月初一嚴冬天氣)、脈沉而遲,舌濕潤無苔。判定為虛寒症,用小青龍湯。三劑喘嗽及胃症狀稍差,後以微惡寒而轉用桂薑棗草黃辛附湯加乾薑五味子四劑,喘息咳嗽大致趨於全治,遂停藥。二月五日忽然胃部疼痛嘔吐吐酸,於是再來,投以安中散料一劑胃痛嘔吐盡癒,再服五劑,胃病不復再發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