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婢加朮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5條:「裏水者,一身面目黃腫,其脈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,此亡津液,故令渴也,越婢加朮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25條:「裏水,越婢加朮湯主之,甘草麻黃湯亦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麻黃(六兩) 石膏(半斤) 生薑(二兩) 甘草(二兩) 白朮(四兩) 大棗(十五枚)
上六味,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白朮,為越婢湯。
去石膏,大棗,加杏仁,桂枝,即為麻黃加朮湯。
《千金方》惡風加附子一枚,炮。
主治[編輯]
《千金方》
治肉極,熱則身體津脫,腠理開,汗大泄,癘風氣,下焦腳弱。
《方極》
治越婢湯證而小便不利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眼球膨脹熱痛,瞼胞腫脹,及爛瞼風,癢痛羞明,眵淚多者,兼用應鐘散,時以梅肉散或紫圓攻之。
此方加附子,名越婢加朮附湯,治水腫,身熱惡寒,骨節疼痛或𤸷痹,渴而小便不利者,兼用蕤賓丸,仲呂丸等。心下硬滿,或腹滿,或有塊,大便不通者,兼用陷胸丸,大承氣湯等。又治著瘍經久,為流注狀者,及稱破傷濕者。又治疥癬內攻,一身洪腫,短氣喘鳴,咽乾口渴,二便不通,巨里動如怒濤者,更加反鼻,效尤勝,當以仲呂丸,紫圓,走馬湯等下之。又治風濕痛風,身熱惡寒,走注腫起,或熱痛,或冷痛,小便不利而渴者,兼用蕤賓丸。
治痿躄證,腰腳麻痹,有水氣,或熱痛,或冷痛者。
《外台》引《刪繁肉極論》曰:肉極者云云,肉者變,多汗,體重怠惰,四肢不欲舉,不欲飲食,食則咳,咳則右脇下痛,隱隱引肩背,不可以移動,名曰厲風。
《朱木通醫案》
如急性慢性淚囊炎轉用傷寒論的「汗出」,投以越婢加朮湯而流淚止。水泡性結膜炎亦用越婢加朮湯,或苓桂朮甘湯,或小青龍湯。
醫案[編輯]
1)急性坐骨神經痛發熱惡寒:女,51歲,體質普通。數日前微有風邪,就診於西醫,據說是普通感冒。同日勉強照常往菜市賣花生米,坐在椅上忽然腰部急痛,尤其左邊疼痛如刀割,不能動彈或起立。脈浮緊、發熱惡寒、身無汗、腰腿疼痛難堪。據云前些時大便硬秘,尿正常,舌白苔微黃不燥,口渴。越婢加朮湯、麻黃湯合方加附子茯苓一劑,熱退,惡寒止,腰痛若失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