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麻黃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25條:「裏水,越婢加朮湯主之,甘草麻黃湯亦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甘草(二兩)麻黃(四兩)

上二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甘草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

重覆汗出,不汗再服,慎風寒。

加減[編輯]

加附子,為麻黃附子甘草湯

加杏仁,為三拗湯

加杏仁,桂枝,為麻黃湯

去甘草,加酒,為麻黃醇酒湯

主治[編輯]

《千金方》

有人患氣急,積久不瘥,遂成水腫,如此者眾。諸皮中浮水,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,皆當以此湯發汗。

《方極》

治喘急息迫,或自汗,或無汗者。水病而腫脹,或喘,或自汗出,或無汗者,主之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「皮水其脈亦浮,外證浮腫,按之沒指,不惡風,其腹如鼓,不渴,當發其汗」此證亦宜甘草麻黃湯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