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中散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和劑局方》

治遠年日近,脾疼翻,口吐酸水,寒邪之氣,留滞於內,停積不消,胸膈脹 滿,攻刺腹脇,惡心嘔吐,面黃肌瘦,四肢倦怠。又治婦人血氣刺痛,小腹連腰. 攻疰重痛,並治之。

藥學之友社 〔現代漢方治療之指針〕

冷症,神經質之胃痛或心窩灼熱感者。本方主起因於神經過敏而伴有灼熱之胃 痛、惡心等症狀者所繁用。通常應用於體質虛弱之人;至於筋骨體質且平素強健之 人,可能多由於暴飲暴食而起之疾患則效果不大。此種情形則以試用大柴胡湯等 劑爲宜。對於胃潰瘍及十二指腸作爲對症療法,雖不無效果,然如欲根治時則宜併 用小柴胡湯等方劑。用平胃散亦有類似之藥效,但本方適用於虛弱體質之胃酸過多 ;此外亦適用於體質並不很虛弱而伴有消化不良之胃腸疾患者。 今西伊一郎 〔漢方處方解說叢輯) 本方主應用於神經過敏,用腦過多等引起的胃部輕痛、鈍痛、心窩灼熱爲對象 般稍虛弱者或喜食甘味品者爲多。主訴本方之症狀者,儘管注意飲食;自覺有 前述之胃腸症狀爲多,時常航心潰瘍或胃癌等。此外在其他日常生活中因受到大小 種種精神的干擾而引起胃痛、心窩灼熱、胃部重壓感等情形者,亦可應用。

【漢方處方應用之實際】 

山田光胤 體力衰退而體質虛弱之人,胃痛、吐胃酸或心窩灼熱時皆可用之。食物之消化 不良,始終停滯於胃中,胸或上腹部脹滿、惡心、嘔吐、四肢倦怠等,而體重輕減 。普通見於患者多爲瘦型,腹部軟弱,認知心下部具振水音者。 「此處方本治療因胃寒而引起胸腹脹滿,心下刺痛等症狀 餐英館療治雜話曰: 得。用於腹部虛軟,脈亦虛而無力,脾胃虛、疼痛持續甚久,具脾虛之徵候者;惟 使有少許熱候者亦不宜用」 。 本方多用於有腹痛、吞酸、嘈 雜等爲目標,且具有胃酸過多之傾向者爲多。 此等症狀於胃酸減少時亦會出現,此時無論胃酸的 多寡均可使用此方。

〔漢方診療之實際〕 清水藤太郎 矢數道明 大塚敬節

方爲治血氣刺痛之方劑,對於稍帶虛狀,慢性經過之痙攣性疼痛極爲有效。 型爲多,心下部、腹部蓋不緊張。一般屬冷症、貧血性,稍爲衰弱之傾 向 ,腹部菲薄、臍傍觸有動悸。食後或空腹時心下部發生微痛或鈍痛,並主訴 嚙雜 本 Atonic 者 爲多,並時常吐酸水或有時嘔吐晚閴不消化之食物,又有的由下腹至腰間發作 性疼痛,而心下痞硬。若心下痞硬、腹筋緊張者乃柴胡桂枝湯加牡蠣、小茴香之 由此症的遷延而呈盧狀者即爲安中散之證,更爲虛羸、腹部軟弱,症狀更激烈 爲丁香茯苓湯之證。 慢性之心下部持續性輕痛或鈍痛者,其起因於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 多症、胃下垂症、慢性胃炎、幽門狹窄、胃腫瘍、胃動脈硬化症、貧血、惡阻 Hysteria (歇斯底里)神經症(神經性胃痛), Nicotine (菸鹼)中 毒 等症,但此等疾患可依上述目標應用此方。古人所謂血氣刺痛,乃大部分這類疾 經、止心腹 之神經症多加味使用。方中的桂枝通血脈,舒鬱血,治腹痛。延胡索通 疼痛,輕減神經性之疼痛。牡蠣去脇痛,治老痰,以中和酸性。縮砂順 。小茴香爲溫藥,能溫胃而去胃寒之疼痛,良薑下氣温中,以溫胃順氣, 氣滯而止痛 有鎭神經 性之疼痛。

矢數道明 〔漢方百話〕 

安中散第一症;乃因脾胃虛,由於慢性經過使胃腸虛弱,弛緩性體質爲多。其 兼有胃寒,並確認是胃內停水者。第二症;氣鬱和血滯,乃因胃發生在腹中血行障 碍及腫脹之部位,多數情形伴有胃酸過多而引起疼痛。由於氣鬱血滯,此情形則認 定附近會有動悸。脈浮洪無力,或沉細而遲,但蓋爲虛脈,唯在發作時有帶弦者。 腹診上多爲虛而軟弱弛緩無力。有時筋緊張或具抵抗者,但屬輕度的。無舌苔,或 是有薄薄之白苔而潤。主訴無嘔吐症,或祇輕度狀態,常爲頑固而反覆於食後或空 腹時心下部疼痛。通常大便通;亦有便秘者。營養差,貧血性且主訴全身倦怠感44略) 總括 1望診:瘦型、顏面蒼白(酒客則紅) 、貧血性。 2聞診:言語無力、應答不活潑。 3間診:心下部疼痛(空腹時,食後,不定),心下部痞滿嘈啋紅偶缺乏胃酸), 食慾不振,輕微嘔吐,或有不嘔吐,或下腹部疼痛及至腰背,冷症( 腹滿、輕度) 。 4切診:皮膚筋肉弛緩,消瘦,脈虛弱,腹軟弱(偶稍緊張),腹中動悸(臍傍) ,胃內停水。

組成[編輯]

加減[編輯]

肉桂、牡蠣、甘草、砂仁、良薑、延胡索(玄胡)、小茴香 (加茯苓)

主治[編輯]

方論[編輯]

醫案[編輯]

1)黃疸併發胃炎臍上硬結:男,30歲,典型勞動筋骨體質者。忽然臍上起硬結,疼痛不可忍,欲吐而不能吐,旋波及心下部,絞痛難堪,冷汗直流,幾至氣絕。西醫診治五六日未宣告病名,雖注射服藥並無效果。來診時乃由人扶持而入,疼痛呻吟。身色薰黃,角膜亦黃色明顯,下水泄痢、尿赤黃外,臥不可側取,疼痛休作有時, 雖嗜熱飲,然絕食已七、八日。先以人參丸(粉末)飲之,乃以安中散料合黃連湯加茵陳茯苓白朮煎劑二帖。一帖疼痛即止,二帖後能進食。再以原方二劑與之。之後改用安中散小柴胡湯二帖,八珍湯加柴胡茵陳二帖。一星期後與平素無差矣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咳嗽喘息胃痛吞酸:女,49歲。體格瘦細,蒼白骨立。以喘嗽症病名歷遍各中西醫數年,症狀有增無減。咳嗽喘息、上逆呼吸困逼、嗽時喀大量之泡沫狀清痰。頭眩腰酸,全身疲倦。胃部恆膨滿嘈雜(曾屢屢吞酸)、鈍痛。大便普通、尿特多、白帶亦多。偶而腹中鳴動如儲滿瓦斯。手足逆冷(當時為舊曆十二月初一嚴冬天氣)、脈沉而遲,舌濕潤無苔。判定為虛寒症,用小青龍湯。三劑喘嗽及胃症狀稍差,後以微惡寒而轉用桂薑棗草黃辛附湯加乾薑五味子四劑,喘息咳嗽大致趨於全治,遂停藥。二月五日忽然胃部疼痛嘔吐吐酸,於是再來,投以安中散料一劑胃痛嘔吐盡癒,再服五劑,胃病不復再發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重症肝硬變兼膽結石:男,37歲,英語老師。二年前以肝硬變兼膽結石之病名,經當地XX內科醫院治療二個多月,據云既已痊癒。今年一月初突然舊病再發,症狀與二年前類似而更為嚴重,仍託前醫治療十餘日而每況愈下。乃轉省立病院,雖經各科醫生會同治療亦無寸效,最後宣告必須上臺北臺大醫院或可有辦法(開刀手術)。茲將二年前舊病之症狀綜合詳記如下:心窩部、胸脅、季肋部、腹部、膨滿緊張、攣急硬結急痛,上衝、呼吸欲絕。胸腹急痛時如瘤腫衝動,口苦咽乾、口渴、大便秘結、小便短赤而黃,因此日夜不眠,嘔吐嘔逆。當急痛時即以鎮痛劑注射,隨注隨止,旋即再痛,日必數次。就中最為棘手之問題是嘔逆。據云二年前症狀如上述,但沒有嘔吐嘔逆。此次兼有嘔逆之猛烈,雖動員各種鎮嘔劑皆無效,點滴不能容納,以致營養不良、體力疲乏,瀕於全身虛脫。經省立病院採取大劑葡萄糖(點滴)頻頻補給, 但是因為葡萄糖關係以致全身浮腫,惟葡萄糖排泄後則虛脫狀態又現。考慮後,先以鎮嘔止吐為急務,乃投以安中散(粉末)二包隔二小時頓服以觀其後。本來不分水、藥入口即時嘔吐、嘔逆、疼痛,點滴不存。不料服安中散竟然容納,旋則入睡。翌日,身心頗覺輕鬆,嘔吐如忘,胃口稍開,略進鮮牛奶。至此既有信心,乃將預購之火車票轉售他客,與其夫人相偕來訪。自云嘔吐已止,胸協苦滿、充塞感略減,至於急痛亦大減。至此嘔逆之大難關既已突破矣,遂以預先計劃之小柴胡湯投之,凡十餘帖,病象大減,大便正常,小便亦順調而清。轉用延年半夏湯繼續服用至3月6日痊癒,元氣與未病前相同,遂停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