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乾薑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29條:「傷寒脈浮、自汗出、小便數、心煩、微惡寒、腳攣急,反與桂枝,欲攻其表,此誤也。 得之便厥、咽中乾、煩躁吐逆者,作甘草乾薑湯與之,以復其陽。若厥愈足溫者,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,其腳即伸;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,少與調胃承氣湯;若重發汗,復加燒針者,四逆湯主之。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0條:「問曰︰「證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、咽中乾、兩脛拘急而譫語。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,兩腳當伸。後如師言,何以知此?」 答曰︰「寸口脈浮而大;浮為風,大為虛,風則生微熱,虛則兩脛攣。病形象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,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,亡陽故也。 厥逆、咽中乾、煩躁、陽明內結、譫語煩亂,更飲甘草乾薑湯,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。 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,爾乃脛伸;以承氣湯微溏,則止其譫語,故知病可愈。」
組成[編輯]
甘草(炙,四兩)乾薑(二兩)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
加減[編輯]
加茯苓,白朮,即甘薑苓朮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厥而煩躁,多涎沫者。當有急迫證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老人平日苦小便頻數,吐涎,短氣,眩暈,難起步者,宜此方。
腹證[編輯]
醫案[編輯]
1)八年喘息、日漸嚴重:男,48歲。患喘息症八年,因已故之父親亦為喘息常習者,故自以為遺傳性。最近發病臥床二個多月。八年前某夜,於熟睡中因事冒寒雨外出感冒風寒相當嚴重,自是以後,履發喘息。大抵二三月一發,發即治療五七日而癒。患者側臥開口閉目,呼吸淺表而極度微弱,四肢逆冷,脈沉微弱遲,所謂陰脈俱備,遍身冷汗淋漓。病者不能訴述所苦,乃由其夫人代述。用甘草乾薑湯。是夜盡二劑,翌日已可自起床進稀粥。自云諸症狀一如遺失,精神爽朗,比之昨日以前,有如出地獄而登天堂。同日維持原方,每日二劑,症狀僅餘咽中微聞貓喘而已。四日後原病再發,一如初診當時,急往診,脈現浮弱,知其重冒風寒而現表裡證,急以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與之,服二日始癒。轉用甘草乾薑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,凡十四日,皆照預期收效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心下膨滿噎逆嘔吐喘息:女,55歲。素患喘息症,大概由於操勞過甚之故,數年來雖經各專科醫生治療,均得暫時茍安而已。年中發作則未能根治也。張氏素通中醫,除自我治療外,前年亦曾托我為之協助,大都以小青龍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與之,然皆不見大效。據聞之後雖程度稍輕,但喘息時發時癒。身體陷入虛弱狀態。狀頗虛弱,手足逆冷,自劍狀突起至臍上膨滿隆起,按之虛軟不痛而水聲漠漠。數日來不飢不渴、不大便、尿普通。此外最嚴重者為頭眩體重,噎逆無停時,時時大量吐水,喘息雖數,但呼吸很微弱,似乎陷入虛脫狀態。蓋前此數日雖有噎逆喘滿,然未曾吐水,唯昨夜求神得一方寒涼劑,服後即大量吐水也。數日來多陷於不眠。患者常感咽喉乾燥,口舌冷淡。用半夏厚朴湯合甘草乾薑湯,翌日來信云:「昨日三時半服藥二劑,至夜八時再服二劑,夜間睡眠平靜如常,今早起床已飲一碗稀粥,上腹如常,安好不再脹噦,今早再煎一劑服用。但要用何方,祈再指示。」第四日突然再發,症狀與前無少異。此時患者四肢厥冷,苦處萬狀,遂決然用大劑之單方甘草乾薑湯,而甘草用蜜炙。翌日來信云:「服此甘草乾薑湯經過頗有順序,脹滿喘息吐水皆止,現時已經進稀粥,今已服二劑,想再繼續服二三劑未知可否,祈再指示。」囑其多服數劑,則健康已與平時無異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3)十九年慢性氣管支喘息及衄血:女,19歲。理髮師。自孩提即因發育不良,兼以營養不佳以致展患感冒,屢發咳嗽喘息。如是加以治療不得法,荏苒十九年。此間曾一度獲得小康,所謂小康者只是自暮春三四月天氣暖和,以及盛夏天氣暑熱之間不患感冒,則不發作。其母云在此時期中雖偶爾感冒而舊病發作,但很容易鎮壓。唯最近二、三年來又復轉劇,尤其天氣寒冷之時更為不堪。此次發於四個月前,而且月經亦閉止四個多月。大概因為多年宿疾所致,全身顯得消瘦,皮膚粗糙,顏面遍發斑點,蒼白中帶有瘀黑之色。肩聳胸挺,診察時適為發病中,呼吸短促,幾至不能連續,故一切問診皆由其母代答。此時為冬至前,天氣極為嚴寒,患者雖看厚裘及大衣,然猶全身感覺瑟瑟然冷。手足逆冷、脈微、遲、細。喘哮上氣、咳嗽喀稀薄清痰、頭痛、自汗淋漓,此等症狀與每次發作者相同,唯此四個月來稍為嚴重。此外與原來不同者,月經不來者四閱月,鼻血屢出,時或鼻出血與喘咳併作。帶下多而色黃,小腹硬結脹滿,側臥時則小腹向下傾,屢屢肛門奇癢。口不渴,嗜熱飲。常習便秘,尿多而清白。本年自入冬以後寒流屢屢來襲,對本患者是一種嚴重的打擊,日間看重裘、擁火爐,尚可維持小康。但入睡之時背著褥則惑覺背部寒冷,於是,咳嗽發作、喘息復起。如是屢屢延至深夜猶不能入睡。診察後,為之迷網良久。按仲景原則:「夫病痼疾加以卒病,後乃治其痼疾也」一句是為臨床家必須遵守的教訓,然以上之症狀複雜已極,何者為痼疾?何者為卒病?此時頗不易分別。腹滿硬結便秘、經閉、衄血等著眼,則顯然為桃仁承氣湯之證,但此患者虛寒已甚,又恐其受不了瀉下。若以痰飲喘息看,又適合小青龍湯。在此考慮後遂決意冒險行為投以桃仁承氣湯驅其瘀血而瀉其宿便,更以喘咳為副,加細辛半夏五味子。用桃仁承氣湯加細辛半夏五味子,第一帖大瀉下五六行。明日來診雖腹部硬結稍輕,肛門不復瘙癢、黃帶略減。喘息依然、頭痛仍在。第二日轉用小青龍加厚朴杏子,稍見起色。續服2帖,依然平平。第四日再轉大劑甘草乾薑湯而加半夏細辛,囑其就寢前先以湯婆溫暖被褥,使不受寒冷刺戟。據云一切照我所囑,是夜經過頗好。此方連服一禮拜,喘息咳嗽減大半而元氣亦稍恢復,已能幫助理髮工作。第十日喘息咳嗽已癒大半,唯月經尚無動靜,乃轉用通套的探經劑—即小柴胡合香蘇散仍加乾薑麻黃四帖,仍無反應。同月復用小青龍加厚朴杏子六七帖,至是,喘嗽殆已近於全治。此時約初診後20日。初診後40日略有月經來潮,但量頗少。此時患者常感全身乏力氣而手足厥冷、小腹鈍痛,遂轉用當歸四逆加生薑吳茱,另加桃仁丹皮。此方服用四五帖後手足漸溫,喘息咳嗽殆已痊癒而顏色已見紅潤。48日突發膝關節炎,左膝蓋踵赤痛疼不可屈伸。投以桂芍知母湯六帖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