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脈四逆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17條:「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裏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。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」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70條:「下利清穀,裏寒外熱,汗出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第45條:「下利清穀,裏寒外熱,汗出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甘草二兩,炙 附子大者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 乾薑三兩,強人可四兩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其脈即出者愈。面色赤者,加蔥九莖;腹中痛者,去蔥,加芍藥二兩;嘔者,加生薑二兩;咽痛者,去芍藥,加桔梗一兩;利止、脈不出者,去桔梗,加人參二兩。病皆與方相應者,乃服之。
加減[編輯]
加豬膽汁,為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。
加茯苓,人參,即茯苓四逆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四逆湯證而吐冷,厥冷甚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比諸四逆湯,其證重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