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門冬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第10條:「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者,麥門冬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麥門冬(七升)半夏(一升)人參(二兩)甘草(二兩)粳米(三合)大棗(十二枚)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溫服一升,日三夜一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大棗,加竹葉,石膏,則為竹葉石膏湯。
去麥冬,人參,加附子,為附子粳米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消渴,身熱,喘而咽喉不利者,加天花粉。大便燥結,腹微滿者,兼用調胃承氣湯。
治久咳勞嗽,喘滿短氣,咽喉不利,時惡心嘔吐者。
《肘後方》曰治肺痿,咳唾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,生薑甘草湯證亦云,可疑。今驗之病者,此方為勝。
醫案[編輯]
1)喉蛾:男,27歲。體格高而瘦,筋骨型,顏面膚色呈淺黑色,缺乏脂肪。兩年前以扁桃腺炎、咽頭炎等病就治於各喉科專門醫,一向不大差。去年底更覺腫痛,終於喀疾中混有血絲。幾經治療,血絲減,而咽喉乾燥,壓迫感狹窄感依然存在。唯食物通過並不疼痛。此外則喉頭居恆如有炙肉梗塞,吞不下,喀亦不能出。全身倦怠疲倦,元氣不振,目合則做夢,大小便正常,沒有頭痛頭重。予半夏厚朴湯。一劑癒十之七八,四劑全治。據云咽喉癒後全身元氣亦恢復,最奇者為夢亦不再做。月餘後再來求診,主訴為咽喉狹窄窒息,其他症狀如全身倦怠、梅核氣、多夢已不復作,投以麥門冬湯,二帖癒大半,停藥。十餘日後又再發作,與初診略同,為顏面焮然而熱,投以苓桂味甘湯,三劑諸症狀盡除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