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陷胸丸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31條:「病發於陽,而反下之,熱入因作結胸;病發於陰,而反下之,因作痞也。所以成結胸者,以下之太早故也。結胸者,項亦強,如柔痙狀,下之則和,宜大陷胸丸。」

組成[編輯]

大黃半斤 葶藶子半升,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,去皮尖,熬黑

右四味,搗篩二味,內杏仁、芒硝,合研如脂,和散,取如彈丸一枚;別搗甘遂末一錢匕,白蜜二合,水二升,煮取一升,溫,頓服之。一宿乃下。如不下,更服,取下為效。禁如藥法。

藥物 份量
大黃 半斤
葶藶子 半升,熬
芒硝 半升
杏仁 半升,去皮尖,熬黑

加減[編輯]

去葶藶,杏仁,加甘遂,為大陷胸丸

醫案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結胸,項背強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此方,余家以大黃八錢,葶藶,杏仁各六錢,硝石十錢,甘遂六錢,為末,煉蜜和,丸麻子大,罌中蓄藏,臨用以白湯送下一錢。病重者,用一錢五分,二錢。東洞先生晚年以大陷胸湯為丸用,猶理中,抵當二丸之例,瀉下之力頗駿。然至如毒聚於胸背,喘鳴咳嗽,胸膈,項背共痛者,此方為勝。

治痰飲,疝癥,心胸痞塞結痛,痛連項背,臂膊者,或湯藥隨其宜,以此方為兼用,亦良。

方論[編輯]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