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當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名稱[編輯]

抵黨湯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24條:「太陽病,六七日表證仍在,脈微而沉,反不結胸,其人發狂者,以熱在下焦,少腹當鞕滿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陽隨經,瘀熱在裏故也。抵當湯主之。」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25條:「太陽病,身黃,脈沉結,少腹鞕,小便不利者,為無血也。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證諦也,抵當湯主之。」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237條:「陽明證,其人喜忘者,必有畜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,屎雖鞕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者,宜抵當湯下之。」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257條:「病人無表裏證,發熱七八日,雖脈浮數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脈數不解,合熱則消穀善飢,至六七日,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當湯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14條:「婦人經水不利下,抵當湯主之。(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。)

組成[編輯]

藥物 組成
水蛭(熬) 三十個
虻蟲(去翅足,熬) 三十個
桃仁(去皮尖) 二十個
大黃(酒洗) 三兩

《傷寒論》

水蛭熬 虻蟲各三十個,去翅足,熬 桃仁二十個,去皮尖 大黃三兩,酒洗

右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不下,更服。

《金匱要略》

水蛭(三十個,熬)虻蟲(三十枚,熬,去翅足)桃仁(二十個,去皮尖)大黃(三兩,酒浸)

上四味,為末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

加減[編輯]

水蛭,虻蟲減量,加桃仁量,則為抵當丸

去水蛭,加朴硝,為桃仁煎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瘀血者。凡瘀血者二焉,少腹硬滿,小便快利者,一也。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者,二也。急則以湯,緩則以丸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者,此不特血塊,而瘀血專在絡之證也。

墜撲損傷,瘀血凝滯,心腹脹痛,二便不通者;經閉,少腹硬滿,或眼目赤腫疼痛,不能瞻視者;經水閉滯,腹底有癥,腹皮見青筋者,並宜此方。若不能煮服者,為丸,以溫酒送下,亦佳。

醫案[編輯]

1)仇景莫子儀,病傷寒七八日,脈微而沉,身黃發在,小腹脹滿,臍下如冰,小便反利。醫見發狂,以為熱毒蓄茯心經,以鐵粉,牛黃等藥,欲止其狂躁。予診之曰:「非其治也,此瘀血證爾,仲景云陽病身黃,脈沉結,小腹硬,小便不征,為無血。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證也。可用抵當湯」。再投,而下血幾數升,狂止,得汗而解。經云血在下則狂,在上則忘。太陽膀胱經也,隨經而蓄於膀胱,故臍下脹,自闌門會滲入大腸,若大便黑者,此其驗也。《傷寒九十論》宋 許叔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