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膿散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第6條:「病金瘡,王不留行散主之。」條之後。

組成[編輯]

枳實(十六枚)芍藥(六分)桔梗(二分)

上三味,杵為散,取雞子黃一枚,以藥散與雞黃相等,揉和令相得,飲和服之,日一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去桔梗,即枳實芍藥散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瘡家,胸腹拘滿,或吐黏痰,或便膿血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骨槽風,膿潰後,不收口者,毒之根蒂必著齒根,故非拔去其齒,決不得全治也。須先拔去其齒,而後與此方,必有效。兼用伯州散,時以梅肉下之。

產後,惡露壅滯,發小腹癰,臀癰等,腹拘滿而痛,大便泄利,心下痞塞,不欲飲食,而有嘔有咳者,亦宜此方,兼用伯州散

咽喉結毒,腐爛疼痛,頸項生結核者,宜兼用鼹鼠丸。用鼹鼠丸則咽喉更加腐爛,而後漸漸復平,結核隨消卻。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