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朮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32條:「心下堅,大如盤,邊如旋盤,水飲所作,枳朮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枳實(七枚) 白朮(二兩)
上二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腹中軟,即當散也。
加減[編輯]
白朮量多於枳實,加荷葉,米為丸,即枳朮丸。
主治[編輯]
《藥徵》
心下堅大而小便不利者。
《方極》
治心下堅滿,小便不利者。
方解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「旋杯」,「覆杯」誤。《金匱 五臟風寒積聚篇》曰「脾之死臟,浮之大堅,按之如覆杯」。《史記 倉公傳》曰:齊王云云,痹根在右脇下,如覆杯。《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「肥氣在脇下,若覆杯。」《難經 五十六難》曰「肥氣在左脇下,如覆杯。」可以見旋杯為覆杯之誤矣。且已云「如盤」,又云「如覆杯」,是所以為水飲也。此條及木防己湯「痞堅」,十棗湯「痞硬滿」,甘遂半夏湯「堅滿」,大陷胸湯「石硬」,其形狀雖不同,均屬水飲,但以其緩急劇易,以兼證之異,主方各不同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