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膚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01條:「少陰病,下利,咽痛,胸滿,心煩,豬膚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豬膚一斤

右一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去滓,加白蜜一升、白粉五合,熬香,和令相得,溫分六服。

加減[編輯]

方解[編輯]

《顧氏評注印機草》

白粉即天花粉之上潔者,能生津除滿。王晉三豬膚湯論曰:腎應彘而肺主膚。腎液下泄,不能上蒸於肺。致絡燥而為咽布者。又非甘草所能治矣。當以豬膚比類而致津液。從腎上入肺中。循喉嚨,復從肺出絡心注胸中,而上中下燥邪均解矣。

主治[編輯]

《印機草》

大小便閉。

醫案[編輯]

1)病經一月,口燥咽乾,胸滿不能飲食。二便俱閉。診其脈虛而且澀,此少陰客熱,腎經虛燥也。腎開竅於二陰,腎氣既虧,竅不滑澤,所以二便俱閉,少陰之脈,循喉嚨,挾舌本,腎熱則經絡亦熱。所以口燥咽乾,腎者胃之關也。關門不利,胃氣亦為之阻。所以胸滿不能飲食。當用仲景豬膚湯治之。夫豬水畜也,其氣先入腎,膚味甘寒,能解少陰客熱,故以為君,加白蜜以潤燥除煩,白粉以補虛益氣也。《印機草》清 馬元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