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第24條:「膈間支飲,其人喘滿,心下痞堅,面色黧黑,其脈沉緊,得之數十日,醫吐下之不愈,木防己湯主之。虛者即愈,實者三日復發,復與不愈者,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方
木防己 桂枝(各二兩)芒硝(三合)人參 茯苓(各四兩)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納芒硝,再微煎,分溫再服,微利則愈。
加減[編輯]
去茯苓,芒硝,加石膏,為木防己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木防己湯證而不煩渴,小便不利,痞堅甚者。當有心下悸證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腳氣,一身面目浮腫,心下石硬,喘滿氣急,咽燥口渴,二便不利,胸動甚者,兼用鐵砂煉,陷胸丸,蕤賓丸等。
方論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若心下堅實,依然不解者,是病根未除也,故喘滿一旦雖退也。不日復發,加芒硝,茯苓,以破其堅壘而決水道,則病之根抵全解散,諸證脫然而去矣。
枳朮湯曰心下堅,大如盤云云,其症狀與此條略同。方後曰:「腹中軟,即當散也」。與此條「虛者即愈」其意全同,可以見此條「虛」字為「虛軟」之義矣。
醫案[編輯]
1)御小納戶頭取,尾島主殿頭,年五十餘。腹滿水氣,四肢洪腫,大小便不利,心下堅鞭。醫與利水藥無效。余與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。經四五日後,腹滿減,心下稍軟。其後,與香陸胃苓湯,兼用六味丸加牛膝車前子而全愈。《橘窗書影》淺田宗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