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芍藥知母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第8條:「諸肢節疼痛,身體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,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桂枝(四兩) 芍藥(三兩) 甘草(二兩) 麻黃(二兩) 生薑(五兩) 白朮(五兩) 知母(四兩) 防風(四兩) 附子(二兩,炮)
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主治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風毒腫痛,憎寒狀熱,渴而脈數,欲成膿者。
治痛風走注,骨節疼痛,手足攣痛者,兼用蕤賓丸。
痘瘡貫膿不十分,或過期不結痂,憎寒身熱,一處疼痛,脈數者,余毒欲成癰也,宜此方。若膿已成者,可早鈹針割開,兼用伯州散。
醫案[編輯]
1)膝關節炎、陰狐疝、頭部淋巴腺腫脹:男,37歲。勞動型筋骨體質,肌肉雖不豐滿但尚結實,唯熏黑粗糙而缺乏脂肪。雖然年方壯歲,但體質如膀療型。以右膝蓋關節炎,腫脹疼痛,又右睪丸下墜之病,歷訪各中西醫牛年餘無稍差。右膝蓋骨內側之筋肉腫脹疼痛而有灼熱感,由此處為疼痛中心,而流注於下肢各處、諸如內果、外果、中足骨、指骨等處,皆常與膝關節同時連帶腫赤疼痛,工作中疾行時更加難堪,因此,常請長期病假。先是關節炎治療不久,右側畢丸則漸覺下墜(我推定必為服寒涼藥所致),至最近更加向下方而墜,牽引強急,常與關節痛併發。食慾佳,唯常習便秘。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大黃。初時不甚效,第三帖以後始略差,自是日漸轉好,十餘日後不唯關節炎癒,則睪丸亦恢復原來位置,如無病之時。停藥月餘後,又以頸部淋巴腺炎來求診。據云此病在治療關節炎之時即已約略發生,唯當時恐醫生不能兼顧,故隱忍不敢發表。唯近日來進展頗速,故不能再忍。至於前此之關節炎及陰狐疝已無問題矣。此時兩側頸部之淋巴腺現散在性結核,大如鳩卵,按之移動、疼痛。自覺項背拘急、頸部強硬。以通套之小柴胡湯加桔梗石膏與之。十餘日不見好壞,於是再加葛根海藻。一帖則大差,再服十餘劑而全部消散無餘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