梔子甘草豉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76條:「發汗後,水藥不得入口,爲逆;若更發汗,必吐下不止。發汗吐下後,虛煩不得眠,若劇者,必反復顛倒,心中懊憹,梔子豉湯主之。若少氣者,梔子甘草豉湯主之;若嘔者,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梔子十四個,擘 甘草二兩,炙 香豉四合,綿裹
右三味,以水四升,先煮梔子、甘草取二升半,內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,溫進一服。得吐者,止後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甘草,即梔子豉湯。
去香豉,加黃柏,為梔子柏皮湯。
去香豉,加乾地黃,即《可用方》治鼻出血不止方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梔子豉湯證而急迫者。
方論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少氣者,氣息微微,將絕貌。少氣字見於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》《靈樞論疾診尺篇》《前漢書龔勝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