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粉蜜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6條:「蛔蟲之為病,令人吐涎,心痛發作有時,毒藥不止,甘草粉蜜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甘草(二兩) 粉(一兩重) 蜜(四兩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先煮甘草,取二升,去滓,納粉蜜,攬令和,煎如薄粥,溫服一升,瘥即止。

加減[編輯]

去粉,蜜,即甘草湯

方解[編輯]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粉,粉錫也。余家粉錫,大黃二味,等分為丸,名粉黃丸,治蛔蟲,心腹攪痛,吐白沫者,蛔下,其痛立愈,甚妙。

《金匱要略校注》何任

方中之粉有二說,一說為米粉,因已用毒藥而痛不止,不能再用,故用甘草粉蜜湯安蛔緩痛,解毒和胃。從方後所云煎如薄粥一句可證,與豬膚湯中之白粉須炒香一致。方後差即止三字,意在指出此方是暫時的安蛔之劑,如腹痛解除,當另圖別法治之。一說為鉛粉,毒藥不止,是說蛔蟲病已用過一般殺蟲藥,不應,故用鉛粉峻藥殺蟲,與甘草,白蜜同服,誘使蟲食。甘味既盡,毒性旋發,而蟲患乃除。但鉛粉毒性甚劇,不宜多服,故方後云差即止。兩說各有所據,然度仲景本意,似以前說為是。

主治[編輯]

蛔蟲所致疼痛。

《方極》

治吐涎,吐蟲,心痛發作有時者。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