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四逆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351條:「手足厥寒,脈細欲絕者,當歸四逆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,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,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,擘,一法十二枚
右七味,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加吳茱萸,生薑,即為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。
去當歸,細辛,通草,減大棗量,即桂枝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疝家發熱惡寒,脇腹攣痛,腰腳拘急,手足寒,小便不利者,兼用消塊丸。
治婦人血氣痛,腰腹拘攣者。
治經水不調,腹中攣急,四肢酸疼,或一身習習如蟲行,日頭痛者。
醫案[編輯]
1)診斷為腎臟病的浮腫腹痛:年齡性別 女,71歲。平素體胖身壯,未嘗患病。半月前由於臍腹絞痛、脹滿、氣上衝胸、空嘔吐涎沫,同時尿利銳減,全身及顏面浮腫而陷於重篤狀態, 經西醫診斷為腎臟病,經半月的處理,症狀漸趨惡化。肥胖中可看出老衰狀態。浮腫以顏面為甚,腹虛滿,腹皮雖厚但弛緩甚,推定為瀦水所致。舌赤滑無苔、手足厥冷而手心煩熱(前日曾高燒)。自云臍腹似絞痛而非絞痛,但覺臍下臍旁衝動不安,時有鳴動之音。空嘔吐涎沫以深夜為甚。尿閉便秘(前日曾經西醫瀉便)。口內冷淡而喜熱飲,食思全無,體重疲倦。予解急蜀椒湯,一帖嘔痛大減,連服三日,諸症狀去十之七八。轉用當歸四逆加茯苓五味子,病症消失已盡,唯浮腫未消,尿利未正常,用八味丸料,於是痊癒停藥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病名不詳的脅下扁痛:男,19歲。體質普通而稍近貧血狀。1960年5月中旬突然右協下急痛如刀刺,在其附近聘某西醫往診而不知病名,唯注射鎮痛劑敷衍而已,然三日間不但無少差反而疼痛更甚。乃於5月14日(即發病之第三日)由其母護持來求診。入門時不能坐立,側臥長凳之呻吟不已。睹狀似頗痛苦,而右協下痛不可觸。用當歸四逆湯加玄胡台烏大黃一帖。二年後,據其母云當時服後不久則瀉下數行,於是痛止而睡去,翌日各種症狀頓然若失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