芍藥甘草附子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68條:「發汗,病不解,反惡寒者,虛故也,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芍藥 甘草各三兩,炙 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八片

右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三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去附子,則為芍藥甘草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芍藥甘草湯證而惡寒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治痼毒沉滿,四肢攣急,難屈伸,或骨節疼痛,寒冷𤸷痹者,兼用七寶承氣丸十干承氣丸

此方加大黃,名芍藥附子大黃湯,治寒疝,腹中拘急,惡寒甚,腰腿攣痛,睪丸硬腫,二便不通者,奇效。

醫案[編輯]

1)余曾治郭媼,花甲之年,經常左腿抽筋,每發於夜,疼痛難忍,又時常出汗,汗出多時則惡寒,而且腿抽筋反甚,切其脈沉弦,舌苔白滑。余辨為榮衛俱虛,肝腎兩傷之證。於是以芍藥甘草湯治其痙攣,加附子固表以治汗出惡寒。果然兩劑大減,四劑即痊癒。《劉渡舟論傷寒》P.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