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己黃芪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第22條:「風濕脈浮,身重,汗出,惡風者,防己黃芪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22條:「風水脈浮,身重,汗出惡風者,防己黃芪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防己(一兩)甘草(半兩,炒)白朮(七錢半)黃芪(一兩一分,去蘆)
上麻豆大,每抄五錢七,生薑四片,大棗一枚,水盞半,煎八分,去滓,溫服,良久再服。
喘者加麻黃半兩,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,氣上沖者加桂枝三分,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。
服後當如蟲行皮中,從腰下如冰,後坐被上,又以一被繞腰下,溫令微汗,瘥。
原書加減[編輯]
腹痛加芍藥。
加減[編輯]
去甘草,防己,加防風,為玉屏風散。
主治[編輯]
《外台》
治風水,脈浮為在表,其人或頭汗出,表無他病,病者但下重,從腰以上為和,腰以下當腫及陰,難以屈伸。
《方極》
治水氣,身重,汗出,惡風,小便不利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防己茯苓湯專主肌表有水氣者。此方治表裏有水者,故防己,黃芪多於防己茯苓湯。
治風毒腫,附骨疽,穿踝疽,稠膿已歇,稀膿不止,或痛或不痛,身體瘦削,或見浮腫者。若惡寒,或下利,盜汗者,更加附子為佳。兼用伯州散,應鐘,七寶等。凡附骨疽,久不治,或治而復發者,以毒之根蒂不除也。若此者,宜劀開瘡口,抉剔以除盡病根,無不治者。
醫案[編輯]
1)曾記一男子患痼冷數年,夏月亦身著厚衣,遍服溫熱之劑,略無療效。迄京師,雖延名醫診治,然亦無效。 一醫深思之後而投此方,一月許,宿疾豁然痊愈。《腹症奇覽‧防己黃芪湯》
2) 肥胖症與月經痛:女,25歲,數年來一直為身體肥胖而著急。身材不甚高,約五臺尺左右,體格肥胖,組織結實,血色紅潤,外觀上頗為臃腫,據云體重一百十五台斤左右。每月經初日有輕微的月經痛:腹膨滿而鈍痛、腰酸疼、頭痛。一旦經水來,自然漸漸緩解。經量短少色黑,平素帶下多而色黃。食欲旺盛,大小便正常。用防己黃耆湯(治肥胖)合桂枝茯苓丸料(驅瘀血)。三日後,自云帶下已減大半。繼續服用約一個月,患者自云未曾發生月經痛,減肥大效,體重在一百臺斤左右。再服一個月,其間曾因不眠多夢而轉用桂枝茯苓丸料合黃連解毒湯六七帖,而首尾一貫用防己黃耆湯為主劑。和久田寅 :病人肌膚肥白而捫之其肉虛軟而不實者,此為正氣衰而不旺,浮水泛濫也。雖非腫亦屬表虛之水氣。此證雖不問男女老幼,但多屬廿五六以上之未嫁室女。卒然肥滿,衝逆而兩頰泛紅,經水短少,心氣鬱而不開者。概非佳候也。若醫者誤為行經不利而投以通經破血之劑,則不但不能收效,反啟禍害也。 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