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桂枝五物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血痹虛勞病脈證第六第2條:「血痹陰陽俱微,寸口關上微,尺中小緊,外證身體不仁,如風痹狀,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黃芪(三兩) 芍藥(三兩) 桂枝(三兩) 生薑(六兩) 大棗(十二枚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(一方有人參)

加減[編輯]

加甘草,減生薑量,即為桂枝加黃芪湯

去黃芪,加甘草,減生薑量,即為桂枝湯

去生薑,大棗,加苦酒,即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桂枝湯證而嘔,身體不仁,不急迫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此方加朮,附,治產後累月,血氣不復,盜汗不食,肢體麻痹或微腫者。又,有產後已經歲月,而每浴湯,肌膚覺不快者,亦宜此方。若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者,及膻中跳動,脇腹結實者,兼用夷則丸

方論[編輯]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身體痹而肌膚覺習習者,謂之血痹,身體痹而不仁者,謂之風痹。風痹,肌膚頑麻,不知痛癢也。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