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黃連瀉心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54條:「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脈關上浮者,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。」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64條:「傷寒大下後,復發汗,心下痞,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不可攻痞,當先解表,表解乃可攻痞。解表宜桂枝湯,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。」

組成[編輯]

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

右二味,以麻沸湯二升漬之,須臾,絞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加減[編輯]

加黃芩,為瀉心湯

加附子,黃芩,為附子瀉心湯

加甘草,為甘連大黃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心煩,心下痞,按之濡者。當有心悸證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此方加甘草,名甘連大黃湯。小兒生下,可與之,以吐下胸腹污穢。若血色黯濁者,更加紅花。若至酷毒壅閉,不得吐下者,可與紫圓

驚風,直視上竄,口噤搐搦,虛里跳動者;及疳疾,胸滿,心下痞,不食,或吐食,或好食生米,炭土等,痞癖作痛者;又治鵝口白爛,重舌,木舌,弄舌,並加梔子,柏皮。

疳眼生雲翳,或赤脈縱橫,或白眼見青色,羞明怕日者。

癎家,鬱鬱多顧忌,每夜不睡,膻中跳動,心下痞,急迫者,以上皆宜甘連大黃湯

腹證[編輯]

大黃黃連瀉心湯腹證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