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心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名稱[編輯]

三黃瀉心湯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第17條:「心氣不足,吐血,衄血,瀉心湯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7條:「婦人吐涎沫,醫反下之,心下即痞,當先治其吐涎沫,小青龍湯主之。涎沫止,乃治痞,瀉心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大黃(二兩) 黃連 黃芩(各一兩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。

加減[編輯]

去黃芩,為大黃黃連瀉心湯

加附子,為附子瀉心湯

去大黃,加乾薑,人參,為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

去大黃,加梔子,黃柏,為黃連解毒湯

方論[編輯]

《千金方》

心氣不足寫作心氣不定。

主治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

亦治霍亂。

《方極》

治心氣不定,心下痞,按之濡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中風卒倒,不省人事,身熱,牙關緊急,脈洪大,或鼾睡太息,頻頻欠伸者,及省後偏枯,癰瘓不遂,緘默不語,或口眼喎斜,言語蹇澀,流涎泣笑,或神思恍惚,機轉如木偶人者,宜此方。

能解宿酲,甚妙。

酒客,鬱熱下血者;腸痔,腫痛下血者;痘瘡,熱氣熾盛,七孔出血者;產前後,血暈,鬱冒,或如狂者;眼目焮痛,赤脈怒張,面熱如醉者;齲齒疼痛,齒縫出血,口舌腐爛,唇風,走馬疳,喉痹,焮熱腫痛,重舌,痰胞,不能言語者。

癰疔內攻,胸膈冤熱,心氣恍惚者,發狂,眼光熒熒,倨傲妄語,畫夜不就床者,以上諸證,有心下痞,心中煩悸之證也,用瀉心湯,其效如響。

《朱木通醫案》

瀉心湯證:但欲眠,嚴重時,飲食或工作中亦可能呼呼大睡。

醫案[編輯]

1)長期癮疹:男,19歲,自少至今身體極為壯健。每三五日間即一次發作癮疹,發病時全身灼熱,其癢難堪,癢處浮腫形隆軫, 顏面發赤,眼球充血。此外居恆便秘。予三黃瀉心湯,連服二周即全治。癮疹屬皮膚科疾患,一種特有的局限性浮腫忽然發生,瘙癢激烈。忽然自然消失,全無痕跡。根據現代病理學,為皮膚血管運動神經的障礙,屬先天性因素者居多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2)腎石症(膽石症):男,38歲,體格高大而弱壯,肌肉結實,膚色赤褐,屬於勞動筋肉型,四年來腎石症,經常由西醫內科診治,均得小康而已。此次再發,治療不能止痛。腹膨滿堅實,痛不可觸近,所謂「繞臍痛」。沿兩季脅迄腹部疼痛,尤其右季脅更甚。口苦咽乾、大渴引飲、嘔吐、背微惡寒、大便秘結、小便淋瀝赤澀。前夜小便中排出二、三石塊如半粒米大,病者呻吟不已。家屬問病名,我診斷為膽石症,前二醫生皆診斷為腎石症,因而不以為然。脈沉實有力,舌苔乾燥微黃。三劑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, 二劑後大便暢通而病盡除,是夜熟睡。明日再服一劑,之後未再復發。多年後,其太太以尿血、不眠,以豬苓湯十餘帖治癒之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3)高血壓衄血:男,66歲,木工為業,骨骼粗大頑健,嗜酒如命,常感興奮上衝。某夜忽然鼻出血斷續不止。頭痛、口渴、興奮、顏面赤褐充血、脈洪大有力。此為高血壓徵候,檢血壓得240度。予瀉心湯加黃柏梔子側柏甘草。鼻血止,疼痛癒,三四日後。服藥後血壓降低至200以下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4)三次中風:男,70歲,體格粗大。據云此乃第三次中風,第一次在戰爭末期,第二次為台灣光復初期。前兩次均與此次雷同,大約昏睡十餘日,之後即成半身不遂。此次為發病第五日,經注射均無少差。陷於昏睡狀態中,鼾聲如雷,氣管似有黏痰集積,故呼吸中發出喘鳴,顏貌憔悴,眼球角膜渾濁,脈搏頻數近於不整脈,大小便均無。三黃瀉心湯二劑,囑其一夜服盡。服藥後瀉下五六次,翌日漸次清醒,唯半身不遂仍然不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5)月經閉止、精神異狀一:女,24歲,是為相當健碩的少婦。月經閉止,因而非生理的血液(瘀血_侵犯神經系,誘發精神異狀,中醫所謂「瘀血上衝」。結婚未久與夫遊彌陀寺,有山禽由荊榛中飛出,因而驚恐暈厥,歸家後初唯煩躁不眠,繼則狂暴錯亂,於是醫巫並進,凡半年,症狀愈劇。狂暴驚叫之狀,使人不敢近,顏面潮紅中呈瘀黑氣味,眼睛充血赤脈縱橫,脈洪數,舌乾涸苔乾而黃,腹膨滿拒按。據云發病以來很少大便,唯時時渴冷水,且日夜不能睡眠。予桃仁承氣湯三黃瀉心湯。大瀉下後漸有睡眠、狂暴稍輕。原方維持二星期,狂暴除、睡眠佳,但狀如失神, 時時訴腹痛(大約是大黃的關係)。後以桂枝茯苓丸黃解湯,月餘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6)月經閉止、精神異狀二:女,30歲,酒家女侍應生。清明日與家族上山掃墓,突由叢莽中飛出雉鳥,一時驚倒氣絕,回家後即日夜狂叫、啼笑無常,甚至逢人即欲打,家人不堪其擾乃闢一小室閉之(此為1952年事)。自後醫巫交治均無少差,入冬愈劇。年底來初診。然以其體質強壯,力氣頗大,亂暴之甚不可接近。 先以桃仁承氣湯三黃瀉心湯下之。是夜瀉下頗甚,明日狂亂止,唯默默然不欲見人,而且羞明怕光。翌日接觸診察,知為瘀血上衝兼有梅毒潛伏之存在,遂於前方中加驅梅劑十餘日, 自後除去大黃芒硝,月餘全癒。婦人精神異狀大別有二:瘀血上衝者為實證居多,症狀多亂暴而狂躁;虛證者即為神經衰弱,如是症狀多失神而沉默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
7)京師烏街賈人泉屋伊兵衛年二十有餘。積年患吐血。大抵每旬必一動。丙午秋大吐。吐已。則氣息頓絕。迎眾醫救之。皆以為不可為也。於是家人環泣。謀葬事。先生適至。亦使視之。則似未定死者。因著纊鼻間。猶蠕蠕動。乃按其腹有微動。蓋氣未盡也。急作三黃瀉心湯飲之。(每貼重十五錢) 須臾腹中雷鳴。下利數十行。即寤。出入二十日所全復故。爾後十餘歲不復發。《建殊錄》吉益東洞

8)激烈鼻出血:男,醫師本人弟弟。發病前三四月內,因工作於盛暑之際奔走往返台北高雄,更加日夜交際飲酒,常訴說頭痛欲裂,日夜不眠,精神頗為興奮。四日前突然大量鼻出血,西醫束手無策,一中醫投以涼血劑(生地、玄參、黃柏、竹茹、側柏葉類)煎藥,亦不見效。繼續二晝夜不止。顏面潮紅如醉酒狀,用大劑三黃瀉心湯。半小時後瀉下多量黑便,而出血漸減,精神亦稍微安定。翌日近午再出血,再服三黃瀉心湯,量血壓在200以上。二日後轉黃連解毒湯三、四日。不再復發而頭痛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