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覆代赭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61條:「傷寒發汗,若吐若下,解後,心下痞鞕,噫氣不除者,旋覆代赭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代赭一兩 甘草三兩,炙 半夏半升,洗 大棗十二枚,擘
右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旋覆花,代赭石,加黃連,黃芩,乾薑即為生薑瀉心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心下痞硬,噯氣不除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吞酸嘈雜,心下痞硬者,亦良。
腹證[編輯]
比較[編輯]
《中醫臨證處方入門》龍野 一雄
旋覆代赭湯證比生薑瀉心湯證稍虛,且宜根據有氣滯而使用,即心下痞硬,同時有顯著的膨滿感,噫氣,腹鳴等症狀,胃部的腹壁比生薑瀉心湯證者軟,或反而硬但深壓之則軟,有如氣體膨滿的觸覺,但有時胃部不膨脹而略為陷凹。似旋覆代赭湯而更虛且有停水者,用茯苓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