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加大黃湯
名稱[編輯]
桂枝加芍藥大黃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279條:「本太陽病,醫反下之,因爾腹滿時痛者,屬太陰也,桂枝加芍藥湯主之;大實痛者,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桂枝三兩,去皮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,切 甘草二兩,炙 大棗十二枚,擘
右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大黃,為桂枝加芍藥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桂枝加芍藥湯證而有停滯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痢疾,發熱,惡風,腹痛,裏急後重者。
此方加附子,名桂枝加芍藥附子大黃湯,治疝家發熱惡寒,腹中拘攣,痛引腰腳,或陰卵焮腫,二便不利者。又治乾腳氣,筋攣骨痛,或十指冷痹,大便難者。
醫案[編輯]
1)肩背強急之少婦:女,26歲,服務電信局,結婚後已生一子。數年來以肩背強急(即肩凝)之病屢治不差。蓋此婦人因所服務機關日夜工作多忙,故大多囑西醫為之施藥或注射,因此,未能根本治癒,遂感失望而希望轉用中醫。經由同事介紹求我為之治療。此時最感痛苦為肩胛及項背(此部為現代醫學之僧帽筋)部強急而酸麻,此種病狀年中無日無之,唯程度重輕之差而已。月經正常,大小便無異狀。用桂枝加葛根湯,一帖而消息杳然。二週後為感冒而來,詢之,則數年之痼疾得一劑而根治。此次感冒,頭痛、鼻水、腹鈍痛(今日不大便),投以桂枝加芍樂大黃湯。大便暢通、腹痛癒、頭痛未差,轉用柴胡桂枝湯,於是全治而停藥。始終通計僅服三劑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賴某,男,56歲,1966年3月25日初診。左腹痛3天。一周前感冒發熱,經用西藥治療熱退,近三天左右腹刺痛,腹脹,時輕時重,服用阿托品後痛緩不明顯,伴見頭微痛,汗出,惡風,大便三天未行,左腹按之痛,舌苔白根膩,脈沉弦細,左尺弦滑。證屬太陽陽明並病,表虛挾瘀,與桂枝加大黃湯:桂枝10g 白芍18g 生薑10g 大棗4枚 炙甘草6g 大黃6g 上藥服一劑,大便行兩次,左腹痛減,去大黃又服二劑,頭痛,汗出,惡風悉除。《張仲景用方解析》馮世綸 張長恩
誤治醫案[編輯]
1)慢性盲腸炎:男,34歲,農村少年,身材雖非魁梧粗大,但筋肉緊張結實。受雇管理柑橘山。據云此人對於造林頗有經驗,且能耐勞。一九六二年秋因柑橘已近成熟,勞動過甚,遂發生盲腸部疼痛,程度雖非嚴重,但無可能從事工作,乃就近託某開業醫注射斷定為盲腸炎。盲腸部疼痛多以飢飽之際為甚。大便一日二三行,軟而少,多尿。食慾旺盛,頗嗜熱飲,脈無特殊,手足不冷。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二帖與之。大便瀉下後疼痛仍不減。第二次原方去大黃,亦不差。第三次再來乃重行檢討。從外表看,本患者應非虛寒證,但以其多尿及嗜熱飲二證考量之當屬內寒,應為當歸四逆加薑茱,然手足不冷,亦當在考慮之列。經考慮後乃冒險投之,竟然一帖即中,前後四帖而全治。我感覺運用傷寒條文實不可拘泥於斷章取義也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子宮周圍炎:女,38歲,平素體質雖非十分強健,但亦非虛弱,本年正月患盲腸炎 ,經我用桃仁承氣湯及腸癰湯一星期全治。四月於左臍上發生急痛,聘黃XX內科往診,經注射施藥二日,疼痛愈劇(當時被診斷為胃炎),遂囑我往診。此患者平素大便數日一行。患者雖不發熱,但感惡風。疼痛在左臍上,下迄左小腹。虛脹、充滿瓦斯,有輕度腹鳴及蠕動感,按之綿軟而空虛,且作鼓音。據云有嘔氣。此外無頭痛體疼之症。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(大黃極輕)。是夜下痢三四次,痛仍無少差。乃托原來之西醫再注射鎮痛劑,但仍不止痛。翌日再請我往診,則疼痛下移於子宮,遂決定以子宮周圍炎治之。投以正氣天香湯,一劑則頻頻放屁而疼痛大差,翌日月經來。連服四劑疼痛若遺唯感小腹脹滿,第五日加大黃,此為四日來不大便之故也。按正氣天香湯據淺田宗伯之《勿誤藥室方函》記載;此方出《醫學纂要》,治一切婦人諸氣,或上湊心胸,或脅肋(據《玉機微義》云此下當有腹中結塊、發渴刺痛、月水不調,或眩暈嘔吐、寒熱往來等字句)。淺田謂此方為氣劑之總司。所以統治諸氣作痛。或因氣滯而致血亦不行之月經痛,皆有應用之機會。雖然,本方統治諸氣作痛,但我的經驗大都為子宮炎、子宮近部炎、 卵巢炎者居多。至於頭痛嘔吐則很少遭遇也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