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經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9條:「問曰︰婦人年五十所,病下利數十日不止,暮即發熱,少腹裏急,腹滿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何也?師曰︰此病屬帶下。何以故?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何以知之?其證唇口乾燥,故知之。當以溫經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吳茱萸(三兩)當歸 川芎 芍藥(各二兩)人參 桂枝 阿膠 牡丹皮(去心)生薑 甘草(各二兩)半夏(半升)麥門冬(一升,去心)
上十二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主治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:亦主婦人少腹寒,久不受胎;兼取崩中去血,或月水來過多,及至期不來。
醫案[編輯]
1)頻回子宮出血而疑懼子宮癌的中年婦人:女,37歲。生產子女已五人。體質細長,消瘦,貧血明顯。去年因施人工早產,嗣後屢屢子宮出血(血崩),而且經信近似遲早不準,有輕度月經困難狀態。之後復經一次搔扒(刮宮),蓋當院婦科醫師診斷為子宮外膜炎也。雖然經過搔扒(刮宮),其月經痛的症狀依然存在。夏末某日與同事游泳,突然小腹疼痛,繼而下血斷續不止,住院治療凡二三十日無少差。主治醫師未下肯定的病名,其本人及同院護士都懷疑為子宮癌。 多量出血,瘀黑而成塊。眩暈、心悸、口舌乾燥而不渴、小腹疝痛、腰酸、下肢麻痺,尤其左下肢更甚。手足微冷(覆被中)、脈稍沉而遲弱、大便每日而軟、多尿。自云全身脫力感,詢其是否肛門感瘙癢,則謂平時都是如此,且常有蟯蟲排出,亦曾服藥驅除數次而不能盡除。予溫經湯。翌日中午時下血稍減。腹痛如遺,手足復溫,心跳減。第二日原方,是夜下血盡止,元氣大復,自云同事皆謂其顏面已有血色,肛門不復瘙癢。第三日因其下血既止,轉用當歸芍藥散料合桂枝茯苓丸料,無大變動。第四日月經來,自云鮮紅血色,且此次不似平時經來時之痛苦,又經血中已沒有血塊血絲。第五日原方,是夜月經淨。第六、七日均用原方,至是,出血既止而顏面血色紅潤,元氣大復,乃自動退院唯尚未敢上班。患者自此對自己服務醫院失去信心,然心理上仍疑懼是子宮癌,數日後外出求診另一婦科為之詳查。此時已無病態,經醫師詳查後,發現前此之子宮出血並非子宮癌而是子宮外妊娠,於是開刀手術而安心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