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附子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75條:「風濕相搏,骨節疼煩,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身微腫者,甘草附子湯主之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痙濕暍病脈證第二第24條:「風濕相搏,骨節疼煩,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身微腫者,甘草附子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甘草(二兩,炙)附子(一枚,炮,去皮)白朮(二兩)桂枝(四兩,去皮)

《傷寒論》

右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初取得微汗則解。能食汗止復煩者,將服五合,恐一升多者,宜服六七合為始

《金匱要略》 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初服得微汗則解。能食汗出復煩者,服五合。恐一升多者,服六七合為妙

加減[編輯]

去白朮,加生薑,大棗,,附子加量,即為桂枝附子湯

去桂枝,加生薑,大棗,附子加量,即為白朮附子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骨節煩疼,不得屈伸,上衝,汗出,惡寒,小便不利者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《千金 腳氣門》名四物附子湯,方後曰體腫者,加防己四兩,悸氣,小便不利,加茯苓三兩。今從之。

治風毒,痛風等,而其所之與桂枝附子湯略似而劇者也,學者宜親驗自得。

腹證[編輯]

甘草附子湯腹證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