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薑半夏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第21條:「病患胸中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,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,生薑半夏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半夏(半升) 生薑汁(一升)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半夏取二升,納生薑汁,煮取一升半,小冷分四服,日三夜一服。止,停後服。
加減[編輯]
以生薑代生薑汁,即小半夏湯。
去生薑汁,加乾薑,即半夏乾薑散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,心中憒憒然無奈可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凡諸病痰飲卒迫,咽喉閉塞不得息,湯藥不下咽者,非此方不能開通也,當先以此方解其急,而後處方從宜,加熊膽,其效尤速,又治噦逆。
小冷分服,宜遵用,但不必日三夜一耳。
《朱木通醫案》
半夏與生薑配合,如小半夏湯、生薑半夏湯之類,雖為鎮吐之聖劑,與有其適應分劑,並非一切嘔吐皆通用此方。小半夏加茯苓湯出金匱痰飲,基本方雖為小半夏湯,但小半夏湯不加茯苓者臨床應用機會甚少。推其藥理,大概是以茯苓之導水作用,與半夏生薑協力,使痰飲(水毒)由小便排出而嘔吐自癒之法也。據龍野一雄氏之學說,小半夏加茯苓湯之嘔吐,是由於胃液分泌過剩,此說法我頗佩服。金匱原文:「卒嘔吐,心下痞,膈間有水眩悸者,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」小半夏湯條文;「嘔家本渴,渴者為欲解,今反不渴,心下有支飲故也。」。小半夏湯與小半夏加茯苓湯,僅僅利水之茯苓之差。生薑半夏湯(金匱嘔吐),與小半夏湯同藥異名,此方異於小半夏湯者先煎半夏,以生薑汁合半夏之煎液再煎,如是生薑之辛溫作用自然強於小半夏湯,適應症之嘔吐也是較之小半夏湯為烈。這可見於生薑半夏湯之條文:「病人胸中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。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