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痙濕暍病脈證第二第21條:「病者一身盡疼,發熱,日晡所劇者,名風濕。此病傷於汗出當風,或久傷取冷所致也。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。」
組成[編輯]
藥物 | 份量 |
---|---|
麻黃(去節,湯泡) | 半兩 |
甘草(炙) | 一兩 |
薏苡仁 | 半兩 |
杏仁(去皮尖,炒) | 十個 |
麻黃(去節,半兩,湯泡)甘草(一兩,炙)薏苡仁(半兩)杏仁(十個,去皮尖,炒)
煎服法:上麻豆大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煮八分,去滓,溫服,有微汗避風。
加減[編輯]
去薏仁,為三拗湯。
去薏仁,加石膏,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而不煩渴,有水氣者。當有喘滿證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治妊婦浮腫,喘咳息迫,或身體麻痹,或疼痛者。
治肺癰初起,惡寒息迫,咳嗽不止,面目浮腫,濁唾臭痰,胸痛者,迨其精氣未脫,交用白散蕩洗邪穢,則可復平。
風濕痛風,發熱痛劇,關節腫起者,加朮,附,有奇效。
方論[編輯]
《古今錄驗》作薏苡半斤 麻黃四兩 甘草 杏仁各二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