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去芍藥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傷寒論》宋本第21條:「太陽病,下之後,脈促、胸滿者,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藥物 份量
桂枝 (去皮) 三兩
甘草 (炙) 二兩
生薑 (切) 三兩
大棗 (擘) 十二枚

桂枝(去皮,三兩) 甘草(炙,二兩) 生薑(切,三兩) 大棗(擘,十二枚)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

加減[編輯]

加芍藥,為桂枝湯

加皂莢,為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

加附子,為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

加附子,麻黃,細辛,為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

去生薑,加茯苓,為苓桂草棗湯

去大棗,加茯苓,為茯苓甘草湯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桂枝湯證而不拘攣者。

方論[編輯]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下後,脈促,胸滿者,歷發汗,疏利,大勢雖祛,而表證未全除,故仍上衝,胸滿,不爽快也,是固輕易之證,故用去芍藥湯也。微惡寒者,汗下後,精氣未復也,與芍藥甘草附子湯證相似,而猶有表證者也,故以去芍藥加附子湯,芟夷傑藥,消息以待精氣之旺耳。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