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頭湯

從 醫事通鑒
跳到: 導覽搜尋

出處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第10條:「病歷節,不可屈伸,疼痛,烏頭湯主之。」

組成[編輯]

麻黃 芍藥 黃芪(各三兩) 甘草(炙) 川烏(五枚,咀,以蜜二升,煎取一升即出烏頭)

上五味,咀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納蜜煎中,更煎之,服七合,不知,盡服之。

加減[編輯]

《金匱要略》:治腳氣疼痛,不可屈伸。

主治[編輯]

《方極》

治骨節疼痛,不可屈伸,及腹中絞痛,手足厥冷者。當有自汗,盜汗,浮腫證。

《類聚方廣義》

腳氣痿弱,不能起立,麻痹殊甚,諸烏附劑無效者,宜此方。

治痛風,百節疼痛腫起,及偏枯,癱瘓,結毒,骨節酸疼或隆起者,俱兼用七寶承氣丸十干承氣丸。腹滿便秘,或有堅塊者,兼用夾鐘圓大承氣湯。有經水之變者,桃核承氣湯。偏枯證,心氣不定,或健忘,心下痞者,瀉心湯

治痘瘡,起脹貫膿,其勢不振,灰白內陷,下利身冷,寒戰咬牙,掉頭不止者。

癰疽累日不膿潰,堅硬疼痛不可忍者;已潰後,毒氣凝結,腐蝕不復,新肉難生者;附骨疽,瘻瘡,瘀膿不盡者;久年霉毒,沉滯不動者,並主之。七寶十干梅肉,隨宜兼用,又有可用熏藥者。

醫案[編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