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建中湯
出處[編輯]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00條:「傷寒,陽脈濇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,先與小建中湯,不差者,與小柴胡湯主之。」
《傷寒論》宋本第102條:「傷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煩者,小建中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3條:「虛勞裏急,悸,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第22條:「男子黃,小便自利,當與虛勞小建中湯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第18條:「婦人腹中痛,小建中湯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桂枝三兩,去皮 甘草二兩,炙 大棗二十枚,擘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,切 膠飴一升
右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內飴,更上微火消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嘔家不可用建中湯,以甜故也。
加減[編輯]
加黃芪,為黃芪建中湯。
加當歸,為當歸建中湯。
加黃芪,當歸,為歸芪建中湯。
方論[編輯]
《類聚方廣義》
小便自利與不利,至其失常則同。桂枝加黃芪湯證曰黃汗云云,小便不利。因是觀之,虛勞小建中湯,疑謂黃芪建中湯也。《深師》黃芪建中湯證曰虛勞云云,小便多,《必效方》黃芪建中湯曰小便數。曰多,曰數,是亦失常者,益足以徵矣。故余用黃芪建中湯也。《本草綱目》黃芪部,引《總微論》治小便不通方,綿黃芪三錢,水二盞,煎一盞,溫服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裏急,腹皮拘急,及急痛者。
《類聚方廣義》
虛勞裏急云云,此證余每用黃芪建中湯,其效勝於小建中湯,學者試之。
醫案[編輯]
1)網脈絡膜萎縮予小建中湯:78歲,女。2003年3月因眼部痕癢而來院。有強度近視,後極部有網脈絡膜萎縮。矯正視力良好,輕度白內障。常食乳酪及饅頭,正在接受點眼治療(眼藥水)。2005年5月(78歲時),問診發現腹部多氣,給與小建中湯。有小腹不仁,舌有輕度白苔,當初效果不明而無告知,其後身體變得溫暖而覺得舒適,腹部脹氣感減少,大便變得通暢。2008年(81歲),腹力堅實,體格逐漸改善,變得健康而開心。《私の漢方眼科學》半田喜久美
2)女,5歲,身體虛弱下元虛冷,晝日尿多而清白,遺尿尿量多。小建中湯一劑稍差,三劑全治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3)男,45歲,宿有痔疾。屢發腹部膨滿脹痛,百方治療無效。常發症狀如下:全腹部膨滿急痛,拒按。口乾而淡。大便難,但裏急後重如赤痢狀、尿短赤。在此之前,屢屢腹中結塊而疼痛雷鳴,發作時則冷汗如流。此次較為急劇,兼發熱惡寒戰慄、身體疼。小建中湯加蜀椒。一劑疼痛止,腹稍減而續得下痢清穀,同日下午轉用桂枝人參湯,於是發熱惡寒下痢俱癒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4)出生40日乳兒墜腸服小建中湯下痢:女,40日,發育營養俱良、大便正調,唯尿量稍多,除陰狐疝外無病。腫瘤雖然稍硬,但按之不痛。四五日前發現右側陰唇上隆腫,一丸大如姆指,稍硬。據云啼泣時更大,靜臥時略見還納。發現腫瘤之前常聞腸鳴之聲。予小建中湯一劑,分二日服用。服一日份起下痢頻回泥狀便(據云日夜廿餘行),且時時啼泣,但腫瘤消大半。二日後腫瘤消而腸鳴不復聞。《朱木通醫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