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合滑石散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第8條:「百合病,變發熱者,百合滑石散主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百合(一兩,炙)滑石(三兩)
上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,當微利者止服,熱則除。
加減[編輯]
加代赭石,為滑石代赭湯。
去滑石,為百合洗方。
去滑石,加知母,為百合知母湯。
去滑石,加雞子黃,為百合雞子湯。
去滑石,加地黃,為百合地黃湯。
主治[編輯]
醫案[編輯]
1)一男童,13歲,由小學五年級開始反覆發熱,至中學二年級時變為每月發熱,腹痛,嘔吐,頭痛,惡寒,其後變為每周一至兩次,導致需向學校早退或缺席。前醫曾用各種漢方顆粒製劑(苓桂朮甘湯,五苓散,真武湯,人參湯,十全大補湯,麻黃附子細辛湯等),但症狀未有改善。經轉介至此,當時症狀為:不耐寒熱,食欲良好,二便正常,夜伴惡夢而醒,一日能飲用兩公升冷飲,手足易發汗,站立及久站易有飄搖感。發熱前必有陰囊部疼痛。脈介乎浮與沉之間,微數,弱。舌輕度胖大,有齒痕,輕度暗紅,乾燥白苔。腹力中等,兩側腹直肌緊張,胸脇苦滿,臍上悸,右臍傍壓痛。初用四逆散,發熱仍有,改用茯苓四逆湯亦未效。以水毒及寒冷為目標,用真武湯合小建中湯(腹直肌緊張及手足出汗),藥後後全身倦怠感減輕,但發熱依然。跟據「百合病,變發熱者」而使用百合滑石散料,劑量由百合8g 滑石4g開始,其後發熱得以控制,而飄浮及全身倦怠感亦消失。當中出現鼻炎症狀,對之使用小青龍湯合五苓散,其後出現感冒症狀伴隨發熱,按用原典比例百合3g 滑石9g,七日後無感冒症狀但發熱的情況再度出現。改用最初比例並增量之飲片百合10g 滑石5g,兩個月間未見發熱,其後使用原方但以比例漸減,同樣之發熱已除。 《百合滑石散料が奏効した発熱を繰り返す一男児例》上田 晃三, 前田 ひろみ, 伊藤 ゆい, 権藤 寿昭, 吉永 亮, 土倉 潤一郎, 井上 博喜, 矢野 博美, 田原 英一;日東醫誌Kampo Med Vol.70 No.1 42-46,20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