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黃湯
名稱[編輯]
苓甘五味薑辛夏杏大黃湯,苓甘五味薑辛夏仁黃湯
出處[編輯]
《金匱要略》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第40:「若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,熏其面,加大黃以利之。」
組成[編輯]
茯苓(四兩)甘草(三兩)五味子(半升)乾薑(三兩) 細辛(三兩)半夏(半升)杏仁(半升)大黃(三兩)
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加減[編輯]
去大黃,即苓甘五味薑辛夏仁湯。
去大黃,杏仁,即苓甘五味薑辛夏湯。
去大黃,杏仁,半夏,即苓甘五味薑辛湯。
主治[編輯]
《方極》
治苓甘薑味辛夏仁湯證而腹中微結者。以上五方(苓甘五味薑辛類方),當有驚悸,肉瞤,筋惕等證。
醫案[編輯]
1)重症喘息四年:男,50歲。五年前身體尚強健,頗自負,因操勞過於無理,以致患上重症喘息,四年來困苦難堪,曾試圖自殺,因事未成。從前體格狀大,常時負重二百餘台斤,因此損害體力。四年前患感冒,服市面成藥,逐漸胃部嘈雜、喘息、咳嗽。脈微細,舌赤無苔,顏面蒼白。苓薑甘味辛夏仁黃湯合小青龍湯。一帖服後大吐稀薄痰唾,從口鼻俱出。據云喀水約一整夜,翌日浮腫消、喘稍差、大便略通,轉用小青龍湯合半夏厚朴湯二帖。於是,喘息去十之七八。第四至六日,用甘草乾薑湯。第七日為農曆春節,單用理中丸。第八日復用甘草乾薑湯。第十日因昨夜尿閉,浮腫復見,乃轉用小青龍湯加茯苓厚朴。然二日間不喘,據其本人自覺體力大復,對鏡自知顏面略有血色。兩年後以感冒來診,云未嘗再發喘症。《朱木通醫案》
2)肺膜炎心中煩不得臥:男,62歲,老農莊,自本年春初因患便毒,數服寒涼攻下之藥,荏苒兩月餘,便毒癒而陷虛弱。初時感覺倦怠疲乏,漸次手足痿軟麻痺、自汗盜汗、心下痞硬、頭眩眼花、口苦咽乾、便秘尿赤、 不眠心煩不食。雖經就地延中西醫治療,然三四個月不但無少差, 反而不能起床。九月中,由人推薦召筆者往診。全身枯瘦皮膚甲錯、腹部陷沒、手足冷而五心煩熱、脈微細、舌苔微黃、口乾不渴。心中煩悶加火灼之熱,及不眠。用柴胡加芒硝湯。命其服至便暢通為度。(本患者家住較遠,往返費時,所以處方留於患家命其就近配藥。)據說小柴胡湯連服十餘劑無少差。於是又復轉請西醫診治而病轉惡化。由其家人送至某西醫院駐院。經過六七日仍無稍差,且不眠與心胸灼熱更甚。至此乃決意再求筆者為之治療。以苓甘薑味辛夏仁黃湯溫下之。得大便暢通,翌日以少陰內挾鬱熱為據,投以黃連阿膠湯。是夜心中灼熱除而得熟睡,翌日即能外出購物。據其太太云半年來未有如昨夜之酣睡者。連服二劑心胸灼熱、不眠盡除,乃退院回其鄉里, 仍取二日份同去。當該醫院所診之病名為肺膜炎。按少陰病之正證為「但欲寐」,然「但欲寐」並非安眠熟睡,而是身體萎靡疲憊、精神恍惚恰如睡狀。至於黃連阿膠湯證之「心中煩、不得臥」,則為少陰病之變證。蓋少陰而內挾鬱熱、津液及血分為之枯燥,邪熱逆窒心胸,致使心中煩悶懊儂,故「心中煩、不得臥」也。總之「但欲寐」、「不得臥」,皆不眠也。《朱木通醫案》